
中评社香港10月25日电(评论员 杨流昌)今天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根据宪法作出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幷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这一决定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铭记,更是对当前台海局势的理性回应,集中反映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集体意志,是捍卫台湾光复重要史实和民族荣光的有力举措,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在外部势力干预加剧、“台独”分裂行径频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台湾光复的历史与现实,对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
法律确认:台湾光复的历史地位与法理根基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明确指出,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铁证。这一法律确认,夯实了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理链条。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这一历史时刻,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更是国际社会践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精神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个别国家与“台独”势力合流,炒作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混淆视听。然而,从1945年至今中国政府对台湾地区持续有效的管辖,到两岸同胞共通的文化血脉,均足以戳穿任何分裂图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固化了这一历史事实,为反对“台独”提供了坚实的法理依据。
时代挑战:美台勾连的本质与危害
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性,本质上是冷战思维与霸权逻辑在亚太地区的投射。美国某些势力出于“以台制华”战略,持续对台军售、派遣政客窜访,默许“台独”势力操弄“去中国化”议题,甚至抛出“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危险论调。这种将台湾作为筹码的行径,不仅背弃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承诺,更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威胁。
“台独”势力附和美国所谓“协防台湾”论调,看似寻求“保护伞”,实则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他们刻意淡化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鼓吹“互不隶属”,本质上是切断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为分裂行径制造藉口。然而,无论是“渐进式台独”还是“法理台独”,都改变不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更动摇不了14亿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
融合发展:两岸同胞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历史从不眷顾分裂者,机遇永远属于奋斗者。今日之两岸,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人文纽带愈加牢固。2024年双向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台商台企在大陆投资兴业持续升温;每年超千万人次往来两岸,文化寻根、青年创业、基层治理等领域的交流如火如荼。这些鲜活的实践表明,两岸融合发展不仅是经济互利的选择,更是民族情感的自然归依。
面对外部势力干涉与“台独”分裂风险,两岸同胞更需要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推动两岸应通尽通、落实惠台政策,为台胞台企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这种包容与善意,既是对历史责任的担当,更是对民族未来的负责。唯有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才能真正维护台海和平,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
理性回应:以法律精神照亮统一征程
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理性回应。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体现了国家通过法律形式维护历史真相、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这一决定,有利于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引领两岸同胞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民族复兴势不可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铭记先辈捍卫国土的壮烈事迹,更要发扬其追求统一的坚定信念。对于美台勾连的挑衅,我们既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更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让我们以台湾光复纪念日为新起点,携手并肩,克难前行,共同谱写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