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洛杉矶10月25日电(记者 宋楷文)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今中山堂)举行。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布:“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也成为中华民族结束殖民统治、收复领土的重要节点。
2025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0月24日正式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国家法律形式确立每年10月25日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中评社记者就此专访了几位美国华裔学者和侨界代表。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政府依据宪法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不仅是对历史的制度性纪念,更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重要宣示。2025年的纪念活动凸显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反对 “台独”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共同立场。
台湾的中国固有领土地位
早已由历史与法理确定
美国华夏战略研究会王中平教授表示,2025年是台湾光复八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对中华民族而言,这不仅是民族解放的纪念,更是国际秩序重建的重要回顾。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战后国际体制的确立,台湾的回归体现了主权原则在反法西斯战争成果中的集中体现。无论从国际法文件的承继逻辑,还是国家主权延续性的原则来看,台湾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地位,早已由历史与法理共同确定。
王中平说,《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签署的《投降书》构成了战后亚洲领土安排的核心法理依据。依据这些文件,台湾及澎湖群岛“归还中国”的条款不仅具备政治宣示效力,更在国际法上确立了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的合法性。换言之,台湾的光复并非偶然的地缘政治结果,而是国际正义体系重塑过程中的制度性成果。任何否认这一秩序的论调,实质上都是对战后国际法律体系的挑战。
王中平说,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观察,台湾问题体现了国家主权与民族认同、国际法原则与政治现实的交互作用。八十年来,台湾社会的形态虽有演变,但其文化认同与历史记忆始终深植于中华文明体系。语言、宗族结构与教育传统的延续,都说明台湾与中国大陆在文明结构上具有不可割裂的历史连续性。
王中平指出,在全球政治格局重构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台湾光复的历史语境,有助于深化国际关系史与国际法的研究,也为民族统一与国家认同问题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光复八十周年的纪念不应只是历史回顾,更应成为理论再阐释的契机。系统梳理法理依据与历史进程的互动,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台湾问题并非未决的政治争端,而是民族复兴进程中主权完整的历史延续。
<nextapge>
(美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轮值主席陈湉碧表示,台湾光复,不仅标志着民族正义的回归,更象征两岸同源的血脉重新连结。对我而言,这一天既是纪念亲人、也是铭记民族情感的时刻。
陈湉碧说,父亲陈湘(原名陈贵珍)年少代父从军,从湖南出征赴美受训,亲历抗战与迁徙中的苦难与奋起。他随国军自北而南,最终抵达台湾,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也是一位深藏家国情怀的中国军人。虽两岸隔海相望,但在他心中,“中国人”的信念从未动摇。即使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他仍坚定自守,不改初衷。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是中华儿女共同使命
陈湉碧说,这种信念深深影响了我,也成为生命中永恒的精神印记。对我们这一代台籍侨胞而言,无论身在何处,都明白两岸人民同根同文化、法理上一体。这既是历史的真实,也是情感的归宿。台湾光复的意义不仅属于过去,更提醒我们: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使命。
在海外,我见证了许多台籍侨胞为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两岸交流而努力。从文化社团到经贸合作,从教育交流到社区活动,他们以和平和理性的姿态,向世界展现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陈湉碧表示,今日再度纪念台湾光复,不仅是追忆历史,更是告慰那些为国尽忠的先辈——他们未竟的理想,将由我们继承。愿两岸人民携手,以文化融心、以情感为桥,共同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归,更是全球台胞共同的心愿与责任。
侨社要弘扬爱国爱乡传统
成为推动文化交流的桥梁
大洛杉矶促进中国统一联合会会长、中华会馆前监事长胡卓球说,今天,我们共同纪念台湾光复八十周年。这一历史时刻,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意义深远的一页,也是所有华人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
八十年前,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以巨大牺牲赢得最终胜利。台湾重归祖国怀抱,结束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那一刻,民族尊严得以重塑,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无上的自豪与欣慰。
回顾这段悲壮而光辉的历程,我们不能不缅怀孙中山先生。他宣导“三民主义”,唤醒民众、振兴中华。广大海外侨胞,无论在资金、人力还是精神支持上,都为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卓球说,在美国,尤其在以广东话为主的传统侨社中,这种爱国传统至今延续。我们大洛杉矶促统会等团体,始终秉承孙中山先生“国家统一”的理念,凝聚侨心,弘扬民族精神,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是历史事实、法理依据,更是民族共识。两岸同胞应以和平、理性和互谅为基础,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创互利前景。维护和平、反对“台独”,是广大侨胞的一致信念。
胡卓球说,侨社的精神不止于怀旧,更重在传承与发展。我们要继续弘扬爱国爱乡的传统,引导新一代瞭解历史、珍视和平,成为推动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的桥梁。面向未来,让我们以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为指引,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与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台湾光复既是历史终点
也是未来起点
(美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盟秘书长温桂芃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天津的学者与在美旅居三十余年的企业家,常以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视角,思考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在全球格局加速重构的当下,纪念台湾光复不仅是缅怀历史,更是思考国家统一、民族认同与战略选择的重要契机。
1945年的台湾光复,是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反殖民斗争的胜利。这一事件不仅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主体地位,更体现了民族独立与领土完整的不可分割性。台湾的回归,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复合,更是文化认同与历史正义的恢复。
从国际政治角度看,美国长期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政策虽经历政治波动,但其核心始终未变。作为在美生活三十年的见证者,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中国架构”是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石,也是全球战略平衡的重要支点。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行为,实质上都削弱了国际秩序的法理基础。
从文明史来看,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条“文化认同—地域统一—制度完善”的历史链。台湾问题并非单纯的地缘政治议题,而是中华文化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一部分。和平统一的呼声,正是源于这种文化血脉与共同记忆的延续。
温桂芃说,纪念台湾光复,不应止于情感表达,更应成为学术与政策思辨的契机。当代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需要结合历史合法性、国际法原则与现实战略,以理性与文化自觉应对时代挑战。台湾光复既是历史终点,也是未来起点。它提醒我们:国家的统一不仅是领土整合,更是文化与心灵的契合。这正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使命与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