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网站首页 >> 各界社评 >> 正文

社评:以民生交流为钥开启两岸融合发展新局

发布日期:2025-04-21 08:23:32


中评社香港4月21日电(评论员 杨流昌)两岸基层民生发展交流会昨(20)日于浙江杭州开幕。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出席会议并讲话,海峡两岸有关方面、基层代表约300人出席。这场以“加强民生交流 增进同胞福祉”为主题的会议,不仅是两岸同胞跨越海峡的亲情对话,更是在台海局势波谲云诡的背景下,大陆以民生为纽带深化融合发展、破解政治僵局的战略落子。会议释放的三大政策信号——扩大基层交流覆盖、强化制度衔接保障、筑牢反“独”促统根基,为新时代对台工作锚定了方向,也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基层民生交流:从“情感纽带”到“治理创新”的战略升维


两岸基层交流绝非简单的“送温暖”,而是重塑两岸社会联结,夯实国家统一根基的系统工程。正如宋涛主任所言,“办好民生领域关键小事,了却同胞心头大事”。这一论述精准把握了台湾社会的痛点。当前台湾基层深陷低薪高房价、少子老龄化等结构性矛盾,而民进党当局却将资源投入“金元外交”和军事采购,导致民生议题长期边缘化。大陆以医疗合作、农渔产品通关便利化、台胞同等优先待遇政策等“小而美”项目切入,实质是绕过政治干扰,直击台湾民众最迫切的生存需求。


浙江的实践更具示范意义。作为台商投资密集区,浙江通过“一站式”台胞服务中心、台企融资绿色通道等机制,将“两岸一家亲”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共服务。截至2024年底,在浙台企超万家,常住台胞逾10万人,浙江经验证明:当台胞“就业有保障、子女有学上、看病有医保”,所谓“两岸脱钩”的杂音便不攻自破。这种以民生治理促进社会融合的路径,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两岸关系中的创新应用。


政策信号解码:从“单向惠台”到“双向赋能”的制度突破


本次会议释放的政策突破值得关注:


其一,“社会保障衔接”进入实质性阶段。福建已试点台胞公积金缴存、养老保险跨区转续,本次会议提出扩大至医保互认、职业资格互通。这种“渐进式一体化”策略,既规避了“急统”引发的岛内反弹,又为最终统一积累社会共识,可谓“以时间换空间”的智慧选择。


其二,构建两岸共同治理新机制。会议提出建立自然灾害联防、食品安全共治等民生协作框架,标志着两岸交流从“单向让利”迈向“共治共享”。前年两岸年度汉字“融”的当选,正是这种双向赋能趋势的生动写照。


其三,以“共同富裕”牵引资源下沉。浙江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与对台工作结合,支持台胞参与乡村振兴、社区治理。这种“嵌入式融合”不仅让台胞共享发展红利,更使其成为大陆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从而深化对国家的认同。
  

反制“台独”操弄:从“经济依赖”到“价值重构”的民心工程


民进党当局长期炒作“抗中保台”,却对岛内电价飙升、鸡蛋短缺等民生危机束手无策。大陆此时强化基层民生交流,正是以“做实事”对冲“搞对立”的精准反制。资料显示,202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仍达38.2%,当农渔民、中小企业主发现“大陆市场才是生计所系”,“台独”煽动的“仇中”情绪自然失去土壤。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价值观的重构。通过让台胞参与大陆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两岸同胞在垃圾分类、社区养老等具体事务中形成共同价值标准。这种“治理共识”的积累,比空洞的政治口号更具穿透力。正如台湾医师陈柏叡在福州参与疫情防控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两岸命运共同体”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携手护佑生命的真实存在。


历史方位下的启示:以民生破局需把握三重辩证关系


一是“大事”与“小事”的辩证统一。从台胞证件便利化到医保衔接,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消解制度壁垒、推进国家统一的“大事”。


二是“存量”与“增量”的协同发力。在巩固台商、台生等传统群体同时,需重点关注台湾中南部农户、青年创业者等新群体,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台创基地”等载体,扩大两岸融合发展覆盖面。


三是“韧性”与“底线”的平衡把握。既要保持交流定力,通过RCEP对接、数字经贸合作等,增强两岸经济粘性;也要坚决反制“台独”分裂行径,正如会议重申“九二共识”不可撼动,为交流划清红线。


当前,中华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两岸关系也站在“统一”与“分裂”的十字路口。杭州会议以民生为支点,撬动的是两岸制度融合、价值重塑、民心聚合的系统工程。当台湾同胞在浙江社区里参与共治、在福建医院中享受医保、在江苏乡村间创业圆梦,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大势,便不再是抽象的政治叙事,而是亿万民众用双手创造的真实生活。这种扎根于民间的力量,终将冲破“台独”势力的铁幕,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浩荡洪流。


(评论员:杨流昌,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席、太和智库港澳中心主任)
来源:中评社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4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