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中美脱钩是地缘政治的陷阱,不是理性选择

发布日期:2025-04-10 19:43:26

凤凰华人资讯网|杨文田 特评

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打响的对华关税战,掀起了中美经贸关系近几十年来最剧烈的一次波动,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连锁反应。从“加征关税”到“推动脱钩”,再到鼓吹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体系,这场看似围绕贸易的不对称博弈,其实早已演变为对全球化进程的粗暴干涉和对多边合作秩序的严重冲击。如今,特朗普卷土重来,再次对中国商品及世界其他国家征收灾难性关税。对于这样一位将经济议题政治化、民粹化、极端化的总统,我们不得不严肃追问:中美脱钩,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吗?现实不断给出的答案是明确的,不是选择题,而是必输题。

特朗普曾多次表示“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并将中国视为“盗窃就业”的罪魁祸首。他以为只要设置关税壁垒、施压企业,就能“强迫”全球资本回归美国。但现实却无情打脸。现代制造业早已不再是单一国家独立完成的线性流程,而是高度分工、深度融合的全球网络。在这样的体系中,“搬走中国”意味着同时搬走配套的零部件产业、供应链集群、熟练工人和基础设施,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短期内都无法替代的。以苹果为例,尽管其试图将部分组装业务迁至印度,但至今仅有不到10%iPhone产自印度,且各项指标仍远不及中国。制造业“回流美国”更是难上加难。

特朗普一度宣称“关税是中国在为美国买单”,但经济学界早已驳斥这种说法。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加征关税的成本几乎全部由美国进口商承担,并最终转嫁至消费者。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报告及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研究,2025年实施的所有关税使价格水平在短期内上涨了2.3%,这相当于2024年每个美国家庭平均增加约3,800美元的消费支出。  尤其是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消费者承受力大幅下降,零售企业销售承压,民众日常开销负担加重。脱钩所导致的供应链重构,不仅无助于缓解生活成本,反而加剧了社会不满和经济焦虑。所谓“制裁对手”,实际上是在惩罚自己。

全球合作已成为不可逆的结构现实。疫情三年早已揭示供应链中断的巨大代价,从医疗短缺到汽车断供,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然而,“脱钩主义”却反其道而行之。美国智库CSIS研究指出,全面脱钩将使全球GDP下降3%6%,美中首当其冲。供应链重构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效率低下,极易造成资源错配与战略浪费。《明镜》周刊曾援引宝马高管的评论称:“与其花20年重建供应链,不如花两年重建信任。”特朗普式的“去中国化”不仅不现实,也不理性,注定是逆潮流而动的战略误判。

特朗普政府鼓吹的“小院高墙”,以“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为由,将技术合作、市场依赖等全盘纳入审查体系,试图构建一个封闭、可控的经济环境。然而,这种做法违背了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自由市场的运行逻辑。技术流动和人才交流正是创新的根基,芯片、AI、云计算等产业皆依赖全球协作完成。筑墙,只会造成“内耗”与“孤立”。更危险的是,这种冷战思维已在全球激起对抗情绪,妨碍了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AI治理等全球议题上的共同行动,反而让世界更动荡、更脆弱。

实际上,脱钩背后是赤裸裸的政治算计。特朗普并非不懂经济,只是选择性忽视规律。他通过炒作“中国威胁”,制造“对抗场景”,以此服务选举与操弄民意。对内转移矛盾、煽动情绪,对外拉拢盟友施压“站队”,将经贸议题工具化,换取权力利益。2020年美国农业因中方反制失去出口市场,政府只能以280亿美元的补贴“兜底”。经济问题政治化,使得本可通过谈判解决的问题被极化、妖魔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民众福祉。

全球不应是零和博弈的棋盘,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当前通胀高涨、经济承压、冲突频发的时代背景下,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更应成为稳定器、合作方,而非对手与阻力。从气候协定到人工智能治理,从全球减贫到抗疫机制,中美之间的合作空间广阔。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所言:“中美不必是朋友,但必须学会共处。”单边主义不能带来安全,只会带来动荡;脱钩不是解决方案,只会制造更多问题。

 

中美脱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输题。它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只会制造更多麻烦;它不是战略路径,而是破坏稳定的险棋;它不是地缘竞争的胜利,而是对未来发展的阻碍。在这个高度互联的世界,企业搬不动,消费者买不起,供应链伤不起。真正的出路,是放下对抗,重拾对话与共识。未来不属于高墙,而属于桥梁;不属于分裂,而属于共生。我们都在同一个地球村,谁也离不开谁。

来源:凤凰华人资讯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1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