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股市不买账,民众难买单: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连锁危机

发布日期:2025-04-06 19:14:23

凤凰华人资讯网 | 杨文田特评

2025年,特朗普在惊人的政治回归中再次入主白宫,开启了其政治生涯的第二个总统任期。他高举“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旗帜,誓言要继续打破旧秩序、重塑世界贸易格局。然而,现实很快揭示了这场“伟大”追求背后的阵痛:物价飞涨、民众抱怨、市场动荡,美国似乎正逐渐偏离其稳定繁荣的轨道。在特朗普重新祭出他一贯主张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再次挑起关税战之后,美国社会和经济体系很快陷入一片混乱。人们不禁要问:“特朗普真的能让美国伟大吗?还是他将把这个国家带向深层次的衰落?”

特朗普一再宣称,加征关税是要“让中国为美国的问题买单”,以减少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贸易上的“依赖和不公”。然而,经济学界早已形成共识:关税最终是由本国的进口商和消费者支付的,而非出口国政府或企业。经济运作机制非常清晰:当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25%甚至更高的关税,首先承担的是美国的进口商。这些企业在支付完关税后,自然会将成本转嫁到终端价格上,最后由消费者来承担这部分上涨的成本。根据路透社与益索普(Ipsos)最新的民调显示,70%的美国人(其中62%为共和党人)认为加征关税将推高消费品价格。换句话说,大多数美国人并不被“惩罚中国”的说法所蒙蔽,他们清楚,自己才是这场政策博弈中的实际买单人。

关税是一种强制性的经济壁垒,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但在当今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贸然设置关税壁垒不仅不能复兴国内产业,反而会破坏现有供应链,拉高生产成本,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和企业利润下降。数据显示,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前两个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迅速上扬,其中食品、燃料、家居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涨幅最为显著。这些涨价不仅压缩了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也激化了社会矛盾。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界也在承受巨大的不确定性。关税令企业无法准确预判成本结构,影响对未来的投资决策;而在融资利率走高的情况下,更多企业选择减少生产甚至裁员以度过难关。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近日公开表示,贸易战不会有赢家。全球供应链的任何一环受损,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拖累经济复苏步伐。美国以“伟大”为名挑起贸易冲突,却在事实上加重了本国和全球的经济压力。

关税政策不仅在经济领域引发冲击,更在政治和舆论层面引起激烈争论。根据同一份益索普调查,约53%的受访者认为提高关税“弊大于利”,而只有31%的人表示认同。4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劳工不会因关税获益,认同“有益”的仅为31%。这组数据表明,尽管特朗普试图通过高调的“爱国主义”言辞争取蓝领阶层选民的支持,但实际效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工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工作机会的增加或工资的提升,反而在日益昂贵的生活成本中陷入焦虑。这种“表面支持、实际失望”的心理反差,说明即使是在传统“铁票仓”中,特朗普政策的经济基础正面临瓦解。而如果民众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正是关税成本的承担者,这场“伟大”的实验势必难以持续。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其本质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复辟。他希望通过高筑关税墙、逼迫制造业回流、打压他国经济发展,从而重建美国制造业和经济自信。但这种单边主义做法,在多边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共识的今天,愈发显得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早已是高度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一国独善其身的想法在现实中难以成立。苹果、波音、沃尔玛等跨国企业无一不依赖复杂的国际供应链,关税不仅提高成本,也削弱了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过去几年中,美国先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持续向欧盟、加拿大、日本等传统盟友施压。这种“以战代谈”的外交经济策略,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日渐孤立。正如联合国官员在20254月初所言:“在多边主义时代,任何试图以关税为工具解决贸易问题的国家,终将发现自己走向被孤立的一天。”

当前,美国的通胀率持续高企,企业投资下降,股市震荡,社会不满情绪高涨,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问题。特朗普所主导的贸易战,不仅没有缓解这些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在制造业方面,尽管特朗普推行关税以“保护”本土工厂,但数据显示,许多产业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回流潮。人工成本高、基础设施老化、自动化程度不足等问题依旧严重,使得企业宁愿转向越南、墨西哥等国家,也不愿返美建厂。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由于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投资者信心不断削弱。2025年第一季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均下跌超过15%,大量资本外流至更具稳定性的市场。此外,中美、欧美之间的贸易纠纷导致报复性关税陆续出台,使得美国出口商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农业、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

特朗普试图用关税“打造”一个更伟大的美国,但事实却在向我们展示:在全球经济早已一体化的现实中,以关税为武器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让美国走上“自我孤立”的下坡路。如果美国继续脱离全球规则体系、排斥多边合作,其经济影响力和道德领导力都将持续流失。而一旦其他国家建立起“去美元化”“去美国化”的供应链网络,美国的全球地位将遭到更深层次的削弱。相比之下,真正有前瞻性的领导力,应当是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通过教育培养高技能劳工,通过全球合作提升产业链效率。而非关起国门,试图用关税强迫全世界就范。特朗普是否能让美国再次伟大?答案仍未揭晓。但从他第二任期开始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反应来看,这一追求正逐渐与现实背道而驰。关税政策不仅没有复兴制造业,反而拉高了物价、打压了消费、削弱了企业信心,也损害了美国在全球的声誉。当70%的美国人认为加征关税推高生活成本,当大多数人认为关税弊大于利,美国政府是否应当重新审视“美国优先”的真正含义?伟大,不该是建立在民众痛苦和国际孤立之上的虚幻愿景,而应当是建立在共赢、合作和民众幸福之上的可持续发展。也许,特朗普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关税,而是一次真正的政策反思。而美国,若想重新走向伟大,或许更应从“拆墙”开始,而不是再“筑墙”。

来源:凤凰华人资讯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3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