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网站首页 >> 各界社评 >> 正文

专访方大为:特朗普增加关税将自损美国

发布日期:2025-04-02 19:41:52


中评社纽约4月1日电(作者 陈文)特朗普此前宣布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特朗普将这一天称之为“解放日”。新的关税计划包括对“所有非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


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方大为(David Firestein)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关税的理解存在根本性错误,错误地认为关税能够保护美国经济,实际上这些关税是消费者需要支付的税收,导致了价格普遍上涨和生活成本增加。此外,这种政策导致的价格上涨已经导致了生产减少和工人失业,从而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困境。


关于特朗普建议汽车制造商吸收由关税引起的成本增加,方大为认为,这一策略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他解释说,这种做法迫使企业在股东利益和市场价格之间做出选择,最终不可避免地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推高了汽车及其他商品的市场价格。


方大为同时认为,当前关税政策特别是针对盟友的关税,更多是出于政治动机,而非经济考量,这种以政治表态为主的做法破坏了美国与盟友的贸易关系,影响了长期的经济合作和信任。


从1992年到2010年曾担任美国外交官,在美国国务院任职,专长中国事务的方大为,几次获得公共服务奖和促进美中关系奖。他曾任纽约东西研究所高级副总裁,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中国公共政策中心创始主任和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现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首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以下为专访实录(有删减):


问:本周三对美国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特朗普政府称之为“解放日”,届时将有一系列关税正式生效。我记得去年您曾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关税不仅是工具,而是目标。您能否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另外,考虑到关税会带来通胀压力,您认为这样的政策到底能否实现其设定的目标?


方大为:有几点必须明确。首先,这些关税并不会带来特朗普总统希望看到的结果。他显然并不理解关税是什么,不知道谁在为其买单。他也不瞭解关税的机制,至少在他过去将近十年的公共言论中,几乎所有的表态都显示出他没有真正理解关税的本质——关税是税收,它会提高商品价格。直到最近几周,他才在一些评论中承认关税可能会带来所谓“过渡性扰动”。


我们都知道,关税会使进口商品变贵,结果是依赖这些进口零件的工厂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来消化成本上升。这意味着消费者会减少购买,企业收入下降,就会裁员。


过去七年,这一逻辑已经在现实中得到验证。这并不仅是特朗普政府的问题,拜登政府上台后也没有调整这些政策。这套政策体系已经失败七年,现在依然无效。它不会实现所谓“重建美国制造业”的目标,只会提高商品价格,推高通胀,削弱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结果将是更多的就业岗位流失、更高的物价、更低的经济增长,甚至可能引发衰退,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做出类似预测。  


问:特朗普曾建议美国汽车制造商不要提高价格,等于是建议企业自行吸收成本。同时,当前政府也正在推进新的减税政策。您怎么看这种组合?企业真的有能力通过减税来抵消关税成本吗?


方大为:这种方式根本行不通。虽然他后来否认了曾说过这些话,但我不怀疑他当时确实对汽车行业高管这样建议。这种说法在多个层面上都是错误的。


首先,这届政府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这些决策的二阶、三阶效应。以4月2日的所谓“解放日”为例,新关税针对汽车零部件,而未来很快可能扩大到整车。这会造成美国产汽车价格被人为推高,使美国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上更不具备竞争力。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会出口更少的车,连本国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成本都将上升。


据测算,美国消费者购买任意品牌的汽车,价格将上涨1万至1.5万美元,包括美国产车。至于制造商是否能自行消化成本,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这么做,因为股东不会允许。如果企业承担这些成本,利润将下滑,股价将承压,公司市值会缩水,他们就必须回应资本市场的压力。


如果美国政府人为制造出高价美国产品的生态,市场最终会反制。无论是股东、消费者,还是全球市场,都不会为不合理的价格买单。结果一定是对美国经济、消费者和工人造成长期损害。
  

问:那减税呢?至少可以部分抵消影响吧?


方大为:在第一任期内,特朗普政府右手给普通美国家庭提供了一点减税,但左手则通过关税将这些节省拿了回来,甚至拿得更多。


数据表明,普通家庭通过减税得到几百美元,但因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要多支付数千。如果新的减税政策继续推行,情况不会改变。中产及以下家庭不可能从中得到1.5万美元的减税收益。他们可能只够带全家人去一次连锁餐厅吃饭,但如果这一年他们要买辆车,他们可能因关税多付1到2万美元。


让97%的美国人承担成本,为了可能帮助3%的制造业劳工群体,而这些岗位的收入甚至可能不足以抵消生活成本的上升。这种政策毫无意义,我认为美国公众在未来18个月内会作出回应。


问:很多人认为关税是一种谈判策略,比如为的是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我们看到一些公司相继宣布加大在美投资。这是关税策略产生的结果吗?  


方大为:从表面看,好像是,但这其实不足为奇。一些企业出于对政治现实的考量,试图“给总统面子”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或许会做出一些宣布,但非基于经济理性。问题在于,当你人为制造关税壁垒,强行推动一国生产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结果就是成本高企、市场买单能力不足。长期来看,市场会自动修正这种错误配置。


问:这次新的关税不仅针对中国,还涉及欧洲等美国盟友国家。您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方大为:这非常说明问题。关税不再是经济工具,而是政治工具。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不仅违反了WTO规则,更违反了美国自己主导签署的《美墨加协议》(USMCA)。这不是在解决贸易问题,而是在表演政治强硬,并没有带来任何实际改变。


过去七年,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不断创新高。2024年创下历史最大逆差。关税根本没能改善贸易平衡,也没带回制造业岗位。


问:去年您提到过一个观点——中国问题“未解决”对美国政界更有价值。您认为现在的政策也体现了这一点吗?  


方大为:是的。七年来,关税政策没有任何进展,那为什么还要维持?因为对政客来说,保持“问题存在”比“问题解决”更有政治红利。可以展现自己强硬、指责对手软弱,也可以转移民众注意力。


问:正如斯蒂芬·罗奇教授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混乱而充满挑战的时期。中美还有哪些合作空间?如何走出困境,建立国际秩序?


方大为:中美之间在很多全球性议题上仍有合作的必要性,比如气候变化等。只要双方愿意务实合作,完全有可能实现双赢。


至于建立国际秩序,我认为近十周以来,美国政府的行为更像是试图“推翻国际秩序”的那一方。从质疑北约,到提出吞并加拿大,企图接管格陵兰,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甚至公开宣称“要拥有加沙地带”——这些言论和行为是极端的,也是自1945年以来最剧烈的规范挑战。


我们看到,美国正在加速破坏它自己曾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而中国反而更像是在维系稳定的一方。局势走向如何,还有很多问号。
来源:中评社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1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