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台北2月18日电(作者 张荣恭)特朗普日前直接与普京电话沟通,确定了针对结束俄乌战争而进行谈判。在美俄两国总统此次决定乌克兰前途的互动过程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被排除在外,应验了前国务卿布林肯所说的:“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到餐桌,就会被列入菜单。”
布林肯是于去年3月在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讲这番话的,时隔不到一年,即因美国政权更迭,乌克兰就从美国抗俄的棋子变成“和俄”的弃子,上了美俄的菜单。实际上,近年台湾各界已频频呼吁民进党政府必须自主寻求两岸和平及合作之道,以防台湾从美国的棋子变成弃子,但是均被置若罔闻。如今乌克兰之例,对于亲美犹如泽连斯基的赖清德,若还不能有所启示,台湾就免不了被列入中美谈判桌上的淸单。
也就是说,当美国要利用乌克兰打代理人战争时,乌克兰就须不断作出人命与财产牺牲;当美国要结束这场战争时,乌克兰就得付出尊严及领土损失。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泽连斯基一味亲美抗俄,拒与俄罗斯建立政治互信。“台独”势力正是亲美抗中,否定两岸曾有的政治互信,表现出不惜代价以充当美国马前卒的姿态,以致未来或者因为冲进红线而陷台湾于如同乌克兰的战火之中,或者使台湾成为中美谈判的议题,而且随着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与时俱进,台湾在美国眼中将愈变得轻薄。
特朗普欲在国际上寻求避战,自命为“和平缔造者”,也反映到他数度表示要和习近平谈判台湾问题。去年12月8日特朗普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专访时,未像拜登一样宣称愿意协防台湾,反而表示他得和中国大陆谈谈。今年1月23日特朗普接受福斯新闻专访时,又说他有信心和习近平达成协议,以促成中国大陆不会对台动武。其意向犹如他直接找普京沟通结束俄乌战争。去年12月16日,特朗普还在记者会说,“中美两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对中国大陆而言,台湾则是中美之间的首要问题,那么特朗普的意向就可能推进达成第四份联合公报。
特朗普好搞交易乃众所周知,前白宫国安顾问欧布莱恩、前驻华大使包可士、前国务院副助卿华自强等,都用dealmaker“交易者”来形容他,而且有人还指台湾就在他的交易项目中。对中国大陆而言,主权与领土决非国与国的交易项目,所以不会接受特朗普因“价格适当”来交易台湾。但是,此前中美三个公报中,台湾都是中美交涉的主要议题,因此,在对推动“不要战争”雄心勃勃的特朗普四年任内,中美进一步交涉台湾问题甚至协商第四份联合公报的可能性,将大于过去几任美国总统。
一旦如此,中美对台湾地位及前途的表述,只会比过去三个公报来得收紧而不会宽松,亦即严控“台独”,促进和平统一。1972年2月中美签署上海公报时,或1979年元旦双方建交公报生效时,或1982年8月两国发布八一七公报时,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均落后美国甚多,如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两大军事强国之一,具备了公开向美国表明“地球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各自繁荣”的底气,更会在双方谈判中加强表达对台政策。
尽管“台独”势力以甘当外力反中遏中的工具来争取青睐,但在特朗普“对台五论”的眼里,“台独”势力的工具效用微不足道。一是大小论,特朗普比喻台湾之小如笔尖,中国大陆之大如桌子;二是远近论,特朗普认为台湾距离美国太远,距离中国大陆太近;三是小偷论,他指控台湾偷走了美国的晶片生意;四是保护论,他认为台湾受美国保护,却交不足保护费;五是议价论,他称台湾若是落入中国大陆管控,美国向中国大陆征收高关税即可。
这些露骨的蔑视性观点加总起来,对台湾尤其“台独”势力是很不堪的。况且“台独”活动结合外力干涉时,每每引来大陆强势反制,使得美国难堪,自视满满的特朗普应更不愿面临此种局面,而会慎打台湾牌。民进党政府寄望对中鹰派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海格塞斯挺台,但是特朗普的个人意志必凌驾一切。当年尼克松派遣心腹基辛格秘访北京,以及双方商谈上海公报内容的过程中,国务卿罗吉斯即毫不知情,未获参与。
至于民进党政府紧抱着“价值同盟”,持续鼓吹台美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即所谓自由民主,然而,各方均已注意到特朗普无意受限于价值观,只图透过自以为是的交易来表现其过人之处。世界最大的政治风险谘询公司欧亚集团负责人布莱默,于去年11月在华府的一场座谈会指出,特朗普认为和他谈价值观,是外人使他“看起来像个儍瓜”。
那么赖清德和绿色媒体愈是高唱民主对抗极权的那一套论调,难保不会愈惹特朗普嫌。赖清德14日在主持因应特朗普上台的会议上,仍呼“极权主义愈是集结,民主国家就应更团结”。这就不仅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且恐被视为在训示特朗普,直戳特朗普找普京讨论结束俄乌战争,实为自找麻烦,也自暴“台独”路线在国际新局下的困窘。
民进党政府若续倚美谋独,不思两岸对话合作,前景如果不是以独引战,走上乌克兰沦为战场的覆辙,就是步入现在乌克兰成为美俄菜单的命运。台湾与其成为别人寻求国际避战的弃子,不如自己成为探索台海避战的棋手,这在过去已有非常鲜明的经验。如1993年4月辜汪新加坡会谈、1998年10月辜汪上海会晤、2005年4月连战“和平之旅”、2008至2016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新加坡“马习会”,在些历史进程中,台湾都是和平的棋手,两岸同桌制定促进互利的菜单,台湾不必沦为外力的鱼肉。关键是双方基于九二共识的政治互信。
蔡英文、赖清德先后破坏了两岸互信的基础,赖的“台独”色彩又甚于蔡,必然使得台海局势更加紧绷,不符特朗普的避战思维。因此,两岸政策回转正是台湾执者基于人民福祉的必要,否则美俄正在决定乌克兰的未来,即为眼下鲜活的例子。获特朗普重用来大刀改革政府结构的科技巨贾马斯克,曾于2022年10月提出台海避战的方法是台湾成为中国大陆的“特别行政区域”。一旦特朗普听进其言,台湾执政者还来得及重建两岸互信、共谋和平吗?
(本文作者张荣恭,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前大陆工作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