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全国政协会议即将在京召开,政协委员与海外特邀代表的不同身份和职责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两者在身份、权利、会议参与方式及政治待遇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身份与资格
政协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正式成员,通过提名、推荐并选举产生,具有明确的政治身份,任期一般与全国或地方政协的届期相同,通常为五年。而海外特邀代表均长期居住在海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一般由中国驻外使领馆推荐,并经外交部会同国内五侨部门及全国政协协商确定。他们作为海外代表受邀列席会议,但并非政协委员,身份具有象征性,主要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特定领域的代表。虽然他们可以在会议上发表意见和建议,但不享有表决权。
权利与职责
政协委员享有提案权、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并可参与政协的提案、调研、协商、视察等工作,同时具备会议表决权。而海外特邀代表一般参与会议期间听取报告、发表意见和建议,不参与提案权,也不正式参与政协的日常工作和会议表决。
会议参与方式与政治待遇
政协委员需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及专门委员会会议,履行委员职责。而海外特邀代表则通常受邀参加特定会议,如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或专门委员会的专题协商会,一般不参与常委会会议。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特邀代表往往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和代表性,因此在会议期间享受的待遇普遍高于国内政协委员。
据了解,海外特邀代表在全国两会期间通常被安排在会议座位的前排,并在会议期间受到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办、中央致公党、中国侨联等相关机构领导的高规格会见、座谈等活动。此外,省市级政协的海外特邀代表还可能受到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的会见,参与座谈交流,甚至被邀请到主席台就座,与相关领导近距离互动。这些特殊待遇,是国内政协委员所无法享受到的。
有关部门介绍,海外特邀代表的特殊身份使其在政协会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可以提供国际视角的建言献策,还在促进中国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沟通与合作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所以说,政协委员和海外特邀代表同样有着重要性与特殊性。政协委员和海外特邀代表都是政治身份的象征,在实际中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