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8
网站首页 >> 各界社评 >> 正文

侨报社论:在华支付不“见外” 便利措施还需更有温度

发布日期:2024-03-23 20:04:04

【侨报3月19日社论】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外籍人员来华消费支付问题日益凸显。对于习惯使用现金支付或刷卡支付的境外人士来说,满大街随处可见的支付二维码令他们不免感叹“有钱难花”。为此,中国官方接连祭出组合拳,如简化身份验证、提高交易限额等,中国央行18日更是发布境外来华人士数字人民币支付指南,以尽快填平“数字鸿沟”,破除“支付壁垒”。

去年9月26日,马来西亚羽毛球选手李梓嘉展示用马来西亚电子钱包Touch'n Go eWallet在杭州支付成功。(图片来源:新华社)

“数字鸿沟”是怎么来的?要知道,任何国家与地区之间,只要有币种差异,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支付不便利问题。

而境外人士在华支付的堵点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使用习惯差异。普华永道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2022年中国数字钱包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1%,移动支付应用大幅领先全球。境外人员在华支付时的“不便”和“落差”多源于此。中国境内百花齐放的数字支付形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的选择,人们对于“一部手机走天下”的生活方式已非常适应,这导致中国境内ATM数量逐年减少,商户也鲜少备零钱找零,而境外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仍然为银行卡和现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现金的难度。

支付习惯差别之外,还要考虑到境外人士对于提供个人隐私数据的顾虑。为防范盗刷、洗钱、诈骗等支付风险,中国在数字支付中往往要求“实名信息认证”注册,这成为很多入境游客备感头疼的门槛,境外人士较少有中国政府认可的个人信息,同时,对于身份验证涉及的隐私问题也有所顾虑,特别是短期旅游人士,多不愿以上传个人信息的方式获得支付便利。

此外,商户收单手续费率高、国家或地区之间政策不兼容等客观因素,也增加了境外人士在华使用移动支付的难度。

毫无疑问,支付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之一。为解决以上境外人士在华支付的堵点,中国国务院、央行等从顶层规划方面,密集出台指导意见。如提高“境外卡绑定效率”,简化身份验证安排,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等……

这些顶层政策当然是中国便利数字支付手段的重大利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移动支付优势在于借助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将聊天休闲、生活服务、转账支付等功能结合起来,从而令应用场景更加综合化、多元化,极大地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对于短期游客而言,在暂不需要综合性的休闲娱乐服务的前提下,即便是学会申请使用简化后的移动支付仍不太容易。

因此,在大力推广便捷的移动支付的同时,若能在方便与安全之间寻找一个“向下兼容”的平衡点,则更能体现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温度。诚然,移动支付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其本意是向境外人士提供便利、友善的服务,但若“先进”的支付方式暂时还不能被境外人士所习惯,保留刷卡和现金支付覆盖率,或推出类似“八达通”“悠游卡”的小额现金储值卡等,则更能体现中国开放包容的诚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此前已表示,央行“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解决方案概括来讲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兜底”措施的存在,恰恰是平衡与包容的体现。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当前区域与世界经济呈现出逆全球化苗头,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践行者,此番全面推进支付领域互联互通,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支付体系和支付环境,将让中国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更便捷、更友善。(完)

来源:侨报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