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网站首页 >> 各界社评 >> 正文

华言侨语:中国儿科急诊爆满,健康教育必须跟上

发布日期:2023-12-01 08:10:50

中国北方入冬以来,多地医院儿科报告感染量激增。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令人紧张的消息:有的医院儿科急诊要等待24小时,有的医院输液室爆满、家长们搭起户外帐篷并自制输液架。

21日,北京儿童医院输液中心内坐满了输液患儿及家属。(图片来源:北京央广网)

儿科爆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冬季本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今冬又是中国防疫措施调整后的第一个冬天。一些医学界人士提出,过去3年人们在呼吸道疾病防护方面做得较好,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也使群体抗体水平下降,造成放松防护后在疾病流行季发病率整体上升。一年前美国的情况也印证了这种说法:2022年秋冬,被新冠压制了两年多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各类病原体开始在美国反弹,医疗系统一度不堪重负。

在类似的疾病攻势下,美中两国的医疗系统和人们的认知又是极为不同的。在美国,不急的急诊病患等上几个钟头是平常事。而在中国,急诊没有高昂的额外费用,时间上也更方便家长下班后带孩子就医。这可以说是一种便利,但也是如今中国儿科爆满的原因之一。

中国国家卫健委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表示已要求各地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卫健委还提到,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事实上,长期以来,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是许多中国人就医时的印象。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在中国已提出了许多年,但不少人仍习惯将大医院作为第一选择,即使只是头疼脑热的小毛病。

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急诊不再人满为患?

首先,这次感染潮提示中国官方,在健康教育方面的改善空间还很大。不少中国家长惯于在孩子发热后第一时间送到儿科急诊,医患双方在用药方面也都表现得比较激进。多年前就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年输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至3.5瓶的水平。事实上,儿童的许多常见感染都是自限性疾病,疾病的康复也都需要时间,并不能一味追求立竿见影。近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在答疑中也针对“哪些情况一定要就医”做出解释,列出了包括“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等若干情况。在充分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减轻民众对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恐慌心理,才能使医疗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其次,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与大医院差距较大,仍是现实。近日就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在社区医院初步诊断为支原体感染后被劝到大医院进一步就诊。事实上,今冬中国多地的感染潮中,流感病毒、支原体等感染都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大部分患儿也并不会发展到重症。基层医疗机构如能完善检验类别和药物种类,提高诊疗能力,妥善处理轻症患儿,完全可以分担大医院儿科的压力。对于患方,也省去了冒交叉感染风险跑大医院的一趟麻烦。而这,正是分级诊疗的意义所在。

漫长的冬天,才刚开了个头。不仅中国,美国也正处于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从官方角度来说,需要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务人员权益;从个人角度来说,根据身体状况及时接种疫苗,做好日常防护。愿每个人都能健康平安。(羽尧)

声明:本栏目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NOTICE:THE VIEWS EXPRESSED BY CONTRIBUTORS ARE THEIR OWN AND NOT THE VIEW OF THE WEBSITE.

来源:侨报网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3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