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10米台决赛赛后一幕,引发广泛争议。在该场比赛中,陈芋汐以436.80分夺冠,全红婵则以427.60分屈居亚军。赛后,一名“粉丝”在看台上大吼,称“裁判不公”,故意压全红婵的分。网络上关于“裁判压分”的言论比比皆是,还衍生了对陈芋汐及其家人的攻击。随着舆论发酵,中国跳水名宿何冲在微博发表长文,称“饭圈文化”渗透到体育领域“非常可怕”。中国奥委会也发文表示,要坚决抵制“饭圈”乱象。
上海队选手陈芋汐(中)、广东海印队选手全红婵(左)、广东海印队选手蒋林静22日在比赛后。(图片来源:新华社)
“饭圈文化”所带来的情感化和个人崇拜对运动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粉丝”将自己喜欢的运动员置于几近完美的地位,当他们未能取得预期的成绩时,“粉丝”经常会寻找外部因素来为偶像辩护。比如本次“裁判压分”其实就是一个缩影。
现代技术已最大化避免误判可能,比赛规则也已保留运动员申诉空间,运动员本人也接受比赛结果的情况下,以非专业人员身份去质疑专业评判,无疑是种“乱入”。极端“粉丝”甚至在网上渲染阴谋论、网暴竞争对手,更是逾越了“追星”的边界,还会误导一些对并不了解真实情况的网民。
全红婵和陈芋汐已经为观众贡献了不少“神仙打架”的高水平画面。她们是最默契的队友,也同样是最强劲的对手,保持着互相激励、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关系和深厚姐妹情谊。正如陈芋汐曾说的那样,她们是良性的竞争,互相督促和进步,才能使得自己水平提高。而“粉丝”的“打抱不平”,恐让全红婵难堪。
有媒体评论称:捧杀和棒杀都是畸形的追星文化。有些极端的“粉丝”将站队癖好与应援做法引入到体育界,将正常竞争“宫斗剧化”,给纯粹的体育平添了不纯粹的杂音。俗话说,“捧得越高,摔得越惨”。“饭圈”的无脑吹捧甚至可能会毁掉一个运动员。正如何冲所说的那样,裁判员的评分是对运动员表现的反馈,优秀运动员会从这些反馈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而不是将冲冠失利简单归咎于外界因素。过度追捧和盲目辩护,可能导致运动员抛开自己的表现来进行总结。
此外,“粉丝”的过激反应也会让运动员承受本不该承受的是非争议,到头来,场外是非还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场内表现。很显然,运动员不需要极端“粉丝”过犹不及的“帮忙”,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理性看待胜负的正常舆论生态。给运动员一个正常的体育竞技环境,通过一次次磨砺,才能让他们慢慢变得更强大。
对于竞技体育和运动员,喜爱不应最终变成伤害。让体育的归体育,杜绝“饭圈”文化向体育领域蔓延,避免“爱之深,责竞争对手之切”,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关陌山)
声明:本栏目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NOTICE:THE VIEWS EXPRESSED BY CONTRIBUTORS ARE THEIR OWN AND NOT THE VIEW OF THE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