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梅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又是一年重陽就在眼前。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 在隴州,重陽節有送花糕的風俗。
說起花糕,還有一段傳說。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後,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後,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裡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姶了他賞錢,並蒸了一鍋糕給他回程作乾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所以後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花糕分發,討一個好兆頭。重陽節吃花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在我的眼裡,花糕就是用麥面蒸成的形似寶塔形的蒸饃。顧名思義,花糕分為“花”和“糕”兩個部分。善良、靈巧的隴州婦女蒸的花糕最主要的特點是“花俏”,想法設法將糕打扮的靚麗無比。糕是用小麥粉製成的饅頭作為內餡,外麵包上發酵好的皮面,做成圓錐形,表面嵌入核桃仁、花生仁、大棗,再用麵團捏成蛇鳥、花朵之類附於其上,上籠蒸成。此外,人們還另用麵團捏成蠍、蛇、蜘蛛、蛤蟆、鳥、花卉等,用食用色素加以粉飾點綴,置於籠中蒸熟。看起來五光十色,鮮豔奪目。蒸成的花糕大小不等,但一般底部直徑和高度分別為33釐米左右。最大的用麵粉1.5千克至4千克。 花,自然就是在花糕上插上色彩繽紛的鮮花了。
時值九月,金燦爛的菊花、紅豔豔的小太陽花開得紛紛攘攘,伸手,隨意在家門前的花園裡折下幾朵,插在早已盛在籃子裡的糕上,那花的清香,糕的美味,頃刻間彌漫開來,沁人心脾。如果你是初次到隴州來,偶然碰上一籃子笑得撲啦啦的花糕時,那你真分不清那是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還是富有深刻寓意的節日美食呢!
臨近重陽節,親友間互贈花糕,寓意五穀豐登;花糕上的蛇、蜘蛛、蛤蟆等則表示對五毒的降服,意在驅除病害祈求安康;花朵意在祝福親友全家歡樂,幸福美滿。所以,花糕要送給你最重要的人。重陽節前幾天,男方給未婚妻送花糕,外婆給外孫送,還不忘記加上冬天的衣物。
重陽節那天,秋風習習,天空如鉛洗過。帶一壺老酒,攜一頂香噴噴的花糕,和父母親外出登高。上不遠的藥王洞、香山寺,邊欣賞秋日的美景,品酒,嘗花糕,全家人談著工作上的心酸,生活的幸福,其樂融融。
充滿著溫馨愜意的花糕寄託著多少親人濃濃的情意,人們送的不僅僅是花糕,還有一顆純樸、真誠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