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省)厦门是海防前线,因此在厦的企事业单位、学校都要建立民兵组织,集美侨校也不例外,建有一个基干民兵连,连长由侨校武装部长担任。
侨校学生组织的纠察队、救护队、消防队,分别编成民兵连的机关炮排、步枪排、救护排等,我曾兼任纠察队队长和民兵副连长。队员平时负责学校的治安保卫工作,寒暑假参加民兵训练,每年回国就读侨校的华侨学生,学校都要组织他们进行民兵训练。
侨校民兵连的训练,在集美武装部的安排下,部队派专员带领前往集美、江头、黄厝、何厝等前沿地带集中训练……记得那时的“环岛路”一带,是些碉堡、铁丝网、战壕、防空洞和遍地的无主墓穴。我们没有统一服装,枪也是旧的“三八”式,每人一支,子弹三发,打靶时我们面向对岸,画上“蒋光头”当靶子。
我们住在部队附近学校的校舍,训练非常辛苦。我们在战壕里滚、在铁丝网下爬、在碉堡里打“空炮弹”、 丢手榴弹,还曾在墓穴里“摸”出颅骨。
晚上站岗放哨,海风轻吹海面,我们高度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的动向。当风从对岸吹来的时候,有时还能听到邓丽君的歌声。
50年后的今天,两岸和平发展,当年的海防前线,如今已被环岛路串起,依山傍海,成为环海风景旅游干道,还成了美丽的国际马拉松赛道。(王起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