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百鸟归巢,千年一朝夕”“与家国天下,同心共鸣”……除夕夜,一曲《百鸟归巢》惊艳大陆央视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融入现代音乐,唱出工尺谱与流行乐的碰撞,也唱出跨越海峡的悠悠两岸情。
中新社22日报道,歌曲《百鸟归巢》由知名歌手谭维维演唱,台湾南音传承人赖多俐携手福建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以及厦门市南乐团同台演绎。这是南音首次亮相春晚,也是两岸南音演员首次在春晚舞台上共同演奏熟悉的乡音。
图为《百鸟归巢》厦门市南乐团参演人员后台合影。(图片来源:中新网)
赖多俐表示,非常荣幸能登上春晚的舞台,练习了很久的四宝表演,希望有更多观众通过春晚舞台认识南音、喜欢南音。
赖多俐口中的“四宝”,是传统南音打击乐器。演奏时,演员左右手各持二片竹片,以拇指与手掌挟住,借着手腕快速振动,使竹片相互撞击,或双手互击,使其发出像琵琶般连续的声响;随着旋律与节奏,可变化出多样的打击姿势。
作为泉州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百鸟归巢》演奏技法特殊,曲调婉约,借“宿鸟归飞”的音乐意境,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国家园的无限怀念和深深眷恋。
南音源于唐、成于宋,发源于泉州,用闽南语演唱,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汉族音乐,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千百年来,南音“口传心授”,广泛流传于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并传至港澳台地区,远播东南亚等地,成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竞相传唱的乡音,也是联系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精神纽带之一。
“《百鸟归巢》凸显海峡两岸元素,特别邀请了台湾南音传承人参与表演,促进两岸文艺人才交流。”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庄丽芬说,南音蕴含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情感纽带,在台湾也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语同音、曲同调,千年古乐两岸共传承。多年来,不仅两岸南音乐团、弦友常来常往、互动交流,更常有泉州南音传承人到台湾传授南音艺术,也吸引不少台湾学生来泉州学习南音。
而今,面临着南音如何更好传播、是否后继有人等相同的难题,两岸南音传承人正携手走一条兼具传统、保留、创新、传承的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最大限度地保护这门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
在泉州,民间南音社团活跃于城乡,海内外南音大会唱持续举办,南音进入中小学课堂,泉州师范学院、泉州艺术学校招收南音专业学生……传承之路越走越宽,让古老南音焕发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