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徽商》(上下卷)是部大书,作者庞利民先生用了十年时间,孜孜以求、旁征博引,铁杵磨针、比较研究,终于将这部皇皇巨著呈现在读者面前。
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故乡。庞利民先生是山西省万荣县人,曾长期在山西省电力公司任职,2006年7月交流到安徽省电力公司工作。万荣地处河东大地,是明清晋商的兴起之地。出身晋商之家的他,深受三晋文化熏陶,更有着浓厚的晋商情结。到了安徽以后,庞利民先生又渐渐被美丽的徽州山水和厚重的徽商文化所折服。他业余走访与徽商相关的城镇乡村,着手搜集徽商的各种资料,广泛向安徽作家、文史专家请教学习。在徽商文化的感召下,他反观晋商,开始深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晋商文化,并把过去的想法,变成现在的做法。
全书分15章共90余万字,从多个角度对晋商与徽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挖掘出两大商帮共有的穷则思变的创富动力、重商立业的文化底蕴、诚信义利的经营理念和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这是两大商帮曾经繁荣昌盛的文化本源。本书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是一部很有思想见地的学术著作。作者通过深入的研究,为辉煌于明清、消散于历史烟云的两大商帮文化寻找出可供借鉴的现实价值。
比较中回顾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往往蕴含着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商帮,晋商与徽商在明清之际,曾走过一段兴衰波澜之路。在中国正在凝聚新的商业文明之际,研究晋商与徽商的兴衰嬗变,找到当代商业文明的最佳模式,是颇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历史比较历来是有难度的研究领域,对作者的知识面、研究深度要求很高。数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两大商帮进行过研究,但少有专著和论文对这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晋商与徽商》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
晋商与徽商的崛起,是明清时期的奇迹,对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山西与徽州,一个在黄河以北,一个在长江以南,一北一南,相隔万水千山,但“无徽不成镇”的谚语及晋商票号“汇通天下”的赞誉,人所共知。
山西票号的问世是我国封建社会金融业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现代银行的雏形。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庞利民先生十分关注商业文明发展之道。书中提到,晋商最独到、最伟大的贡献,是在清朝道光初年创办了票号,实现了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它创建的经营管理制度,如东伙分离的掌柜(总经理)负责制,股权激励的顶身股制,集团运作、总号分号一体化,以及它的‘酌盈剂虚,抽疲转快’资金调拨原则等经营管理经验,已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雏形,对我们而言至今仍有学习借鉴的必要。”
而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与其崇尚“贾道儒行”“以贾衍文”的本质特点是分不开的。徽商崇拜的精神领袖是南宋时期的朱熹,曾几何时,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被称为“新安理学”。书中阐述,从徽商群体的思想到行为,可以看到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从而体现出儒商的风范。徽州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身兼商、儒、仕。徽州商人在各地建立的会馆中,必将供奉朱子牌位,自觉接受朱子思想的影响。“这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孕育出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我们留下了新安画派、新安医学、雕刻、版画、戏剧、建筑等优秀文化。”
面对同样的史料,每个人都有独到的眼光和思考。总体来看,作者利用在山西、安徽生活工作之便利,走遍两地山山水水,把分析史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加上书中所列140余部参考文献,使得该书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可读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让该书做到了概念准确、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体系完整。
思考中传承文化
说史自省,读古明今。研究历史,是为了昭示未来。明清晋商与徽商虽然已成为历史,但他们的精神尚在,文化永存。《晋商与徽商》一书通过详实的史料和不同侧面的对比分析,系统还原了两大商帮由明清盐业起家,至封建王朝消亡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历史轨迹,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两大商帮兴衰沉浮的事实真相和深层原因,挖掘历史沉淀的贾道智慧和经验教训,串起晋商和徽商背后的地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筑、家庭等点点珠玑。书中还以流畅细腻的笔触,引领读者神游三晋大地和徽州六邑,领略两地人文习俗和美丽风情,感悟蕴集于两大商帮,至今薪火不息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真谛。
文化是人类从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本书研究了晋商和徽商在从事商业(品)交换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利润)和经营经验(精神财富),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如今,晋商、徽商曾经的人、物和故事渐行渐远,而那些深藏于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在本书中描写得仍然栩栩如生。书中专门介绍了晋商河东八家、晋中九氏、雁北二户、票号四经理和徽商程君房、张小泉、赵吉士、王致和、马氏二兄弟、江春、胡学梓、胡雪岩等代表数十人。让那些被时间淹没的商人们浮出历史水面,再现他们创业之路的筚路蓝缕与浮沉兴衰。书中这样描述:他们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股本做票号,将闲置的银钱作为生息资本,借贷于人,赚取利润。客观上促进了商品贸易、资金流通和清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民生。到了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票号资本投入工商业生产,办煤矿、修铁路、建工厂,又促进了大清帝国、中华民国的工商业发展。“用今天的时髦话讲,当时平遥城就如今天的美国华尔街、北京的金融街,而他们一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响当当的银行家、金融家。”
庞利民先生在书中对晋商和徽商各自的优缺点、文化高度都做了详尽客观的比较论述,肯定他们的成功都源自文化的成功,也分析了各自文化与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关系。书中既总结了成功的经验,也分析了失败的因素,条分缕析,层层深入,见微知著,为我们呈现了晋商和徽商的方方面面:明明暗暗、正面形象、侧面阴影、背后光线,可以说是纤毫毕现、丝丝入扣。
执着中体现功夫
10年间,庞利民抱着“做一个两地文化传播交流使者”的理想,沉浸在晋商与徽商的比较研究与写作中,从雾里看花到初窥门径,再到登堂入室,如今的他谈起晋商和徽商,已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而他的书则做到了专业工作者从中能够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和研究的线索,非专业工作者能够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知识的营养,殊为不易。
专业意味着要研究明清晋商、徽商的兴衰成败,就要涉猎掌握很多相关知识,比如明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域、要事,山西和安徽的人文风俗等等。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徽州女人和山西婆姨,讲述了她们作为商人之妻,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克勤克俭的优秀品质和感人故事,“一些记述商妇的材料和民间的歌谣,常常令人感动落泪,唏嘘不已。”从本书展示的内容看,作者对晋商和徽商的资料搜集不仅齐全,而且深入,让读者看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人物和足迹。很多第一次听闻的历史事实,充分印证了作者搜集工作之细致深入,研究时间之沉潜长久。
尤为重要的是,本书行文中并没有给读者提供单一的答案,也没有个人的主观论断,而是从历史和事实出发,或大河奔流,或小溪潺潺,使人既能领略全貌,又能专注细微。这是作者在整体掌握晋商和徽商风致,抓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呈现的结果。
著名徽商研究专家王世华在书序中提到本书有三大特色:内容全面详尽,观点多有创新,文字通俗易懂。称赞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并有相当特色的佳作。作者对每个问题的阐述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做到了科学性与通俗性的较好结合。在比较两大商帮时,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作者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层层剥笋,娓娓道来,使读者在非常轻松的阅读中对问题有了清楚地了解,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文人理想的生活方式。比起时下人们工作之余丰富多彩的各种爱好,读书、行走、写作显得有些曲高和寡,能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人不多。庞利民先生曾说,虽然多年来作为社会人,担任的职务、扮演的角色在不断变换,可精神世界里做个读书人的追求从未变过。正是这份已经融入骨血的追求,让他选择坚守书斋,耐住寂寞,最终完成对晋商和徽商的比较研究。当我们沉浸于本书新颖的观点、细致的考证、翔实的资料和优美的文字时,更应感谢作者的潜心研究、创新思考,为我们带来了这样浓墨重彩的美妙篇章。(朱怡)
(作者朱怡 中国电力报全媒体采访中心副主任 )
《晋商与徽商》(共两卷) 庞利民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