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回来快一个月了,天天陷于机械性的庸常生活,开始重新习惯这里的一切,但是,心里始终有一个隐蔽地方清晰保存着那块土地所带来的震撼以及由此而对它产生的敬意。这个花园似的国家让我与大自然有了一次融入其中的接触,心灵里装满了各种鲜艳爽快的灵动色彩,其乐无穷。
澳大利亚民居让人过目难忘,充分显示了当地对环境的保护和人性的基本尊重。从墨尔本、悉尼、堪培拉、凯恩斯一路走来,除了悉尼市中心有一块面积不大的CBD区有为数不多的高楼,其他地方就再没看到高楼林立了。所以,一马平川的地方,你尽可以将视线拉得远些,更远些,不会有被包围、局促的感觉,古人说的游目骋怀也就是这种情形。至于光污染等现代建筑问题就更是不存在了。在北京只有有钱人花上几百万才能住上的townhouse就是那里的普通民居。每家的住宅大都是带院子的两层或者三层的小楼,连地带楼都是房主的。小楼各自独立。每层最少也有5、6间房。我们在墨尔本造访的一家女主人是中国人,她家一层就有十几间房。各家住宅的外形、颜色和建筑材料也各自不同,我没有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小楼。各家主人将自己的喜好、个性和设计灵感都通过这个居住载体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最喜欢各家的院子。用植物装扮院子成了当地住户默认的风俗,无一例外。院子大小不一,所种植物也不尽相同,但都是郁郁葱葱、林林总总,那样充满生机、活力和精神。那些没有灰尘的枝叶总是会在篱笆上探出头来,在风中摇曳。各色的我叫不上名字的花儿,姹紫嫣红,竞相开放。漫步在街道上,就犹如徜徉在一个大公园里。人们的活动区域和植物区域并没有明显的隔离分界。可以感觉到植物不是那里城市的配角,绝对是和人类同样重要的主人之一,人们离它们可以很近很近,亲密得就象好朋友。有的人家还在门前走廊的梁上也吊着各类植物,很是俏皮可爱。据说墨尔本市的一位前任市长是植物学家,更是修建了种有世界上很多种类濒临灭绝的奇花异草的皇家植物园。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种类的植物。植物园里有澳洲珍稀的黑天鹅,它们在湖边或信步游玩、或埋头睡觉、或水中嬉戏,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没有牢笼关着的它们。成群的海鸟更是自由地飞起飞落,有时还会调皮地在你面前的路上蹦蹦跳跳,为你带路。这行路人哪里还会觉得累?
澳大利亚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城市民居规划的态度更是透着他们对生活的一股热爱。他们用这种爱布置着家园,打点着城市,装扮着国家。天总是那么蓝,云总是那么多,空气总是那么清新,远山、近水总是那么透明,行走在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妙的图画中只能让人满心雀跃、毫无倦怠。
澳大利亚是个移民国家,所以,在悉尼街头你可以看到各色各样的人。欧洲移民占人口总数最多。欧洲人去之前,土著人是这片土地的居民。随着这片神秘大陆的被发现,英国很多罪犯不再是被流放到美国,而是被发送到这里。所以,澳大利亚的文化还是一脉相承英国文化。远离家乡千山万水的人们就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创了一片新家园。当然,这是在牺牲了土著人的生存利益和权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土著人赖以生存的土地就这样被所谓的文明人抢劫而去。现在白人也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对土著人进行补偿,当然,土地是不可能归还了。
澳大利亚人少地广,整个国家的人口还没有北京市人口多,所以各类资源相比较而言没有那么稀缺,人们的危机感相对要小,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显得不紧张、平和。澳洲人很有亲和力,表现得很友善。漫不经心地走在街上,总会时时看到有人冲你和蔼的微笑,或者是挥手致意。在离家千万里之遥的地方看到这种方式的问候,心里总是会暖暖的。尤其是作为女性,可以在当地很多场合享受到女士优先以及男士们绅士的礼让和照顾时,真是心生感动。在那里,不会看到满是痰迹的地面,不会有人在拥挤的场合碰撞你的身体,不会有冷漠的冒犯。澳大利亚人有关交通的素质较高。这里车辆靠左行驶,遵循英联邦国家的惯例。虽然澳洲地广人稀,但是人高马大的澳洲人比较多的使用小型车,据说人们这样做是为了节省能源,这种难能可贵的意识和行为让人很是敬佩。当地城市道路并不是很宽,一般都是单向两或三个车道,就是闻名遐迩的悉尼歌剧院附近的道路都是如此,但并没有交通瘫痪的状况发生。除了悉尼在上下班高峰车辆较多、过主要路段要排队等候红绿灯外,其它地方交通状况很好。行人过马路都看行人过街指示灯。中国的行人大都没有行人指示灯的意识,想走就拔腿。当然,澳洲车辆绝对非常尊重行人。只要发现前方有行人,司机都会减慢速度或者停下来小心避让行人,车辆行驶也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超车后,车辆会立即离开超车道进入行车道,即使前方不远处还要超车,也严格遵守这条规则,没有谁长期占用超车道。车辆之间的行驶速度比较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