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网站首页 >> 侨史研究 >> 正文

广东江门侨墟本是舶来品 海上丝路引文化融合

发布日期:2022-12-03 10:32:23


诸多史料和现存遗迹印证着江门当年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江门五邑地区凭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机遇,历史以来,与东南亚、美洲等有频繁接触、交流;这些接触和交流,也改变了和改变着江门。


说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他乡五邑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论坛”上,五邑大学副校长、世界遗产研究专家、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则将其总结为四个方面,即海上丝绸之路是“交通之路、移民之路、经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江门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遍布包括台山、开平等地的碉楼、洋楼、侨墟,都是当年海上丝绸之路对江门五邑地区影响的见证;在最直接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台山,还有不少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留下来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影响的见证;”台山市博物馆馆长蔡和添表示,“从这些影响给海内外带来的影响,也可以佐证,包括台山在内的江门在当年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海上丝路造就侨墟


“说到海上丝绸之路,首先大家想到的就是它的经贸作用;”台山市博物馆馆长蔡和添表示,“不说在其他地方,就在台山,现在都仍然保留有不少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给台山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在商业方面。”


蔡和添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侨墟仅在台山市原来就有100多个,虽然经过历史的变迁,目前,在台山市还保留有86个。“这些侨墟都是上世纪初台山华侨回乡建造,每处侨墟都是碉楼、洋楼、墟市并存,融合中西建筑风格,是上世纪初对外贸易和地方集市的基地。”


蔡和添表示,“这些华侨多数都是从当年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到了东南亚、美洲等地后,了解、学习那边的建筑文化风格,回到家乡后,又与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建造成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侨墟。”


据了解,台山侨墟既是当地地方集市,又是中外贸易中转站,当年我国的丝绸等物品就是通过这些侨墟,销售到世界各地;据蔡和添介绍,当年侨墟兴盛时,中国的苏杭丝绸,国外进口的钢筋水泥等等在这里都有交易。


而记者在台山市的一些侨墟走访看到,至今,街道还留有当年交易的印迹:台山市广海镇虽然是一个偏于一隅的海边小镇,但是,来该镇街墟做生意的却来自五湖四海,过去这里还曾有远近闻名的“十三行”。“广海当地人和外来人员一样平等经营,根本不存在排外等情况,现在广海镇街墟生意做得最大的并不是本地人,而是外省人;”广海镇党委委员陈兰欢介绍说,“这是因为历史上,广海镇街墟就是内外贸易的地方,几百年以来,就形成这样的商业氛围。”


台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邝俊杰也认为,侨墟的营业模式、商业特色以及生活习惯都和中国传统的集市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建筑风格中西融合显得“洋气”之外,侨墟其实是华侨引进国外先进商品经济的雏形,最出色的便是梅家大院。


“梅家大院是第一个股份制变造广场式的贸易市场的建筑群体,这个概念中国以前并没有;其次,是第一个股份制将承建与经营分开,承建商本身没有参与经营,承建者和拥有者分得很清楚;侨墟是台山先人吸取海外先进经验,与当时清末中国现状结合起来的一个新的产物。”他表示。


“学外”开公共事业先河


蔡和添说,“华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学习人家在文化、教育、公共建设等方面的长处,回乡后,通过投资等改善家乡的不足。”蔡和添介绍说,据台山市相关统计显示,上世纪初以来,在台山市就有100多所由华侨捐资兴建的学校。华侨还把在国外的医疗机构、公用机构等引进家乡。


蔡和添表示,华侨谭蔚亭是最为典型的人物:早在1928年,谭蔚亭就在台城开设同声电话公司,办理台城公众电话业务;谭蔚亭还促进取消公路独家经营权,以促进公路交通的发展,被誉为“台山公用事业奠基人”。


赴美华侨先驱来自川岛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海上移民之路;”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理事、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梅伟强教授表示,“据资料记载,当年台山和周边地方的多数人就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水路,到东南亚、美洲等地谋生。”


台山市川岛镇相关负责人马国华告诉记者,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目前可以追溯的最早赴美洲的华侨就是来自上川岛石笋村的甘泽浓。据上川岛甘氏家族的《甘氏族谱》记载,甘泽浓是在清道光初年(约是1820年)搭帆船前往美洲经商。“那个时候清政府的海禁政策还没有解禁,他成为赴美华侨的先驱者;”马国华说。


梅伟强教授介绍,其实早在宋朝,台山人就开始沿着海岸线,前往东南亚一带谋生,“从新会崖门到东南亚,台山沿海是必经之地;”他说,“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台山出现了第二次规模较大的‘群体性’海外移民活动。”


文化影响印迹至今可见


在台山市上川岛,有一个叫新地村的小村庄,虽然这里世代居住着本地人,但这个村庄的居民,却与岛上其他村庄的居民有着不同的习俗:每年清明,其他村居民到先人墓前扫墓,都要燃爆竹等,而新地村村民却只奉上鲜花以托哀思……


“这也应该是外来文化对居民影响的一种表现,”马国华介绍说,“早在16世纪中期,就有国外的传教士来到上川岛,在这里布道,而新地村就在传教士布道场地的旁边,当地人受其影响,而逐渐形成与当地传统不一样的习俗;新地村据说就是从英语‘Sunday’直译而来。”


上川岛新地村的习俗只是台山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蔡和添表示,侨墟的商业模式,华侨捐资建校的教育方式,排球在台山的传入和普及,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给台山人在文化方面带来的影响。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得以不断交流和融合,西班牙传教士方济各当年到上川岛,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黄文生 严建广 何波)

来源:广州日报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16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