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名侨乡,青田拥有着300余年的华侨史。从清代至民国期间,青田华侨的足迹就已踏遍44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的法国、俄罗斯、荷兰、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洲的美国、巴西,亚洲的日本、新加坡、越南等。侨居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着他们的谋生方式和经济生活,并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征。
《青田侨报》刊出《早期青田华侨流向》系列报道,展现青田县老一辈华侨筚路蓝缕、劈波斩浪的创业史;情系中华、忠贞不渝的爱国史;回报国家、大爱无疆的奉献史。
俄罗斯是青田人从陆路前往欧洲的中转站或终点站。据1992年青田侨情普查,在俄罗斯中转或居留的青田人近3000人次。据《中国年鉴》记载,县人最早到俄时间是在1700年前后。青田人在西伯利亚铁路开通前到达莫斯科,然后转去欧洲其他地区,其中艰难险阻后人无法想象。
清道光晚期及咸丰年间,章旦留庆云到俄国彼得堡、明斯克等城市贩销青田石刻,后转为矿工,这是有稽可查的青田人赴俄第一人。清光绪四年(1878),方山乡裘山村季富典携石雕赴俄国经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县人季美楷卖田6担(石)凑银出国,携两书笼石雕,与两位同乡历尽磨难到达莫斯科。191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开通后,俄英两国办理铁路联运,并在媒体上刊登广告,言明“由东方乘西伯利亚铁路火车赴英国,一路甚为趣味,由此北路赴英国颇便宜,由东方至莫斯科,毋(无)须呈验护照,如在旅顺无验疫耽搁,二十五日内可到伦敦矣”,以此招徕顾客。由于价格便宜,青田人往往选择这条路线前往欧洲。
民国元年(1912),阜山乡前王村老书记员王奉喈赴俄,因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被中国驻俄使馆聘为秘书。
在旅俄华侨中,孙言川在当时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孙言川,1880年左右出生,祖籍仁庄镇孙山村。出国前曾受过良好教育,约清末民初赴俄国经商,受俄国大革命熏陶,投身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1917年4月,为保护侨胞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中华旅俄联合会(1918年底改为旅俄华工联合会)在彼得格勒成立。他担任旅俄华工联合会干事(共有干事15名)和中文秘书,负责编辑《旅俄华工大同报》。1918-1920年,该报共出版50期,每期3000份(苏联外交部档案馆仅存第27期)。苏联外交部将此报转送军事部门分发给在俄红军中的中国士兵阅读。
每逢周日,孙言川必到兵工厂宣讲革命道理。据说,他曾与列宁同桌用餐。1917年俄国大革命期间,孙言川为保护旅俄华工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促成大批华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安全返国。因为战乱饥荒,旅俄华工处境十分艰难,无法谋生,到处流浪,甚至出现冻饿死亡尸抛荒野。孙言川一方面引导华工投入反对地主和资本家的斗争,一方面又要顾及华工生活和安全,以免其受战乱之苦。一次,青田籍和天门籍200多名华侨遭到迫害,他奔走呼号,设法营救,使他们免于冻饿和流离的厄运。当获悉9位青田同胞无故遭杀害时,他挺身而出,与俄国政府交涉,终于查清凶手并处以极刑,伸张了正义,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青田华侨杨廷丰从日本进口价值4万卢布的货物,莫斯科海关以禁入品为由无理扣压达半年之久。孙言川应杨氏请求前往交涉,据理力争,终于物归原主。1918年6月18-24日,代表10万华工的全俄第三次华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和孙中山被聘为名誉主席,孙言川被选为大会秘书。大会期间,建立了由12人组成的俄共所属团体,被大会授权与俄共建立联系。1921年,孙言川奉命回国,行前列宁曾嘱咐他回国后发动革命。令人惋惜的是,返乡途经杭州时,孙言川因病去世。孙言川是青田早期华侨中的革命先驱。
青田早期华侨陈元丰的弟弟陈协丰,油竹人,在1904年后中国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中考中秀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莫斯科经商,曾任旅俄华工联合会干事,20世纪20年代初转赴日本务工。
蒋阿成,山口黄坑底村人,1915年赴俄国贩卖青田石,后转为劳工,与俄国姑娘罗曼谢结为伉俪,在俄生活19年。1934年,蒋阿成带着妻子罗曼谢、6岁长女依兰和4岁次女卡连(春娇)回到故乡山口黄坑底。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