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0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秦淮灯彩甲天下 鳌山灯海说非遗

发布日期:2022-09-12 00:00:00

秦淮灯彩亦称“金陵灯彩”、“南京灯彩”,是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都说秦淮灯彩甲天下,明代更是秦淮灯彩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了显示大明一统天下的太平盛世,将元宵节增至十夜,即从正月初八开始,到十七才落灯。这是古代灯节的鼎盛时期,那时人们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到了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还下令在皇宫午门外扎“鳌山万岁灯”,与民同乐。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传世之作《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记下了这一盛况。

 

秦淮灯彩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东吴时期,每到元宵等喜庆佳节,除了宫内张灯结彩外,一些居住在秦淮河畔的达官贵人也在自家的宅邸门户内悬灯结彩。东晋习凿齿的《诗灯笼》有曰:“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据考证,早期的秦淮灯彩在结构造型上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是在灯具的基础上略加装饰而已。

到了明代,秦淮灯彩得到最大发展的时期。永乐十年正月,朱棣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以千百种、几万盏的灯叠为山形,中间用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四个大字,允“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以显“与民同乐”之心,此后又定为宫廷元宵节的常例,年年如此。

鳌山灯乃是将神话中的仙景力图以灯的形式再现的典型,表达了人们向往到达能带给人幸福的神山的心愿,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与指向。“鳌山一盏千金价”,因体量较大、灯盏万千,而形成了壮观的灯山光海……想来那时的秦淮河畔定是灯火璀璨、热闹非凡的光景。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彩传承人陈柏华介绍:夫子庙中经常看到有的花灯做成一个巨大的鳌的形状,说成是鳌山灯,其实这都是对鳌山灯的误解。鳌山灯实则是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上面通常挂着龙凤虎豹形状的各式彩灯,作为古代神仙居住的圣山,鳌山被民间百姓赋予了幸福、吉祥的美好寓意和情感信仰。“鳌山灯上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们的故事,我们做花灯,其实更像是与古人对话。”

 

秦淮灯彩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或许正是因为其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秦淮流域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花灯从一开始照明、节能、亮度等简单的基本生活功能,发展到造型、设计、审美等丰富的艺术特色,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生活追求。手艺人在塑形、轧制、裱糊、成型等每一道工序中都蕴藏着温情和匠心,实现“有血有肉”的真实美感,以一份真实拨动了赏灯人内心深处的那根弦。

 

“我们讲传承,仅仅只传承这一门手艺,是不行的。”陈柏华在谈到自己曾赴海外交流时坦言,现在的二三代侨民已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惋惜之余更该重视如何更好地将共同的文化记忆传递下去,唤醒非遗自身的生命力。在陈柏华看来,这不仅是花灯技艺的传承,更是美好愿景的延续以及文化的跨时空交流。

不同于“博物馆”式的保护,“活态传承”需要将陈列在博物馆或书籍中的文化,转化到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承载物上。令人欣喜的是,一群像陈柏华这样的守艺人,在灯彩上一直求新、求变,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风格各异的灯彩反映出特定的社会形态和审美意趣,如双龙戏珠、水韵江苏等,都采用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法,努力让传统的秦淮花灯重放异彩,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迎来了焕活与生机。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来源:腾讯文化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