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5
网站首页 >> 生活采风 >> 正文

見多識廣:秋日話「霾」

发布日期:2022-09-11 00:00:00

尹樹廣

近日回京出差,逢上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周日醒來朝窗外望去,心中一驚:這麼大的霾,長跑豈不要命?但組委會當天說,參跑者都是自願的,比賽照常進行。於是乎,戴各式口罩長跑成了「北馬」一景。

長久以來,北京以風大出名,但霾卻是近十年才出現的。我三十年前到北京工作,那時天藍雲白,夜晚可以仰頭數星星,但風大給我的印象最深。一年的深秋,踩單車路過東單路口,我連人帶車竟被一陣賊風吹倒地上。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沙塵暴肆虐一時。直到二零零三年沙士爆發這一年,私家車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霧霾也壓過了沙塵暴勢頭,空氣質量成為北京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僅如此,霧霾還同沙塵暴一樣漂洋過海,走出國門飄到韓日,甚至北美大陸。

二零零八年北京舉行奧運會,治霾更成為中國向全世界的「莊嚴承諾」,黃河以北的工廠臨時停產,保證北京空氣清潔的「護城河工程」首次推出。最後,生態文明與政治文明等一樣,被提到國家戰略層次。你看霾的力量有多大啊!

對我來說,霾最早只是一個政治詞匯。一九七六年「文革」結束,報章上將這一時段喻為「陰霾布神州,魑魅任橫行」。上中學時,課本錄有周恩來留學日本時寫的一首詩《春日偶成二首》,「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小時候,社會極度政治化,潛意識裡覺得霾就是指政治黑暗,人們無自由安全感,根本沒想到它變成今天的可吸入顆粒物(PM2.5)。

童年記憶中,自然現象中只曉得有煙。我出生在冰城哈爾濱,那時市民採暖要燒煤,冬天大大小小的鍋爐都燃燒起來,城市上空飄散濃厚的煤煙味,不少市民帶上白口罩。後來在江浙生活了幾年,江南的雨霧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清晨,田疇薄霧輕籠,白牆灰瓦和小橋流水掩映在雨霧之中,簡直就是一幅美妙的中國山水畫。

前幾日,小女去石家莊考托福,回來後說再也不想去那裡了,因為那兒的霾比北京還重,嗆得她喘不過氣來。我心想,兩地空氣質量半斤八?,大概北京的霾是家鄉的霾,小女「移情」罷了。從北京返港,朋友都問霾的問題,看來霾真不是個小問題。

也有霾的「得益者」。去年,香港報業公會評選年度「最佳新聞標題」,我的同事陳振傑奪得金獎,獲獎標題是:京城十面霾伏,故宮百步迷蹤。他想出的這個標題對仗工整、形象生動,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八千港幣獎金。他得獎後笑得合不攏嘴,還真得感謝「霾先生」了!

来源:文汇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