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0
网站首页 >> 大公园 >> 正文

冯进:手信

发布日期:2022-02-14 00:00:00

文/冯进

曾在美国热播九年,至今让观众回味无穷的电视情景喜剧《宋飞正传》(Seinfeld)有一集说到宋飞的父母喜欢回收利用礼品(regift),即,把从A处收到的礼品转送给B,因此闹出一系列让人哭笑不得的尴尬、搞笑事件。美剧的主旨是月旦美国当代文化,也说明时尚、独立的年轻人和父辈之间为人处事方面的差异。我却由此想到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情往来。

现代粤语中的「手信」,指人们远行归来时捎给亲友的小礼物,因为不是特意购买的大件贵重商品,信手拈来,故称「手信」。父母是吴人,但也不知不觉地奉行此例。他们到美国探亲,回程时大包、小包,行李比赴美时多出一倍,就是因为要多带礼品,诸亲好友都要打点到。但航空公司对每人可带行李的件数和分量规定严格,他们只得反复打包,把需要托运的六个大箱子开了关,关了开,又再三过磅秤量。想来同胞们从海外归国时人同此心:带手信既要遵纪守法,又要顾及人情,财力物力的负担不提,人力精力已是好一番折腾。因此,我虽有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依旧「少不更事」,对手信礼俗就算不是置若罔闻,也难免不以为然。

前日一查资料,才知道这个风俗古已有之,历史悠久。手信最原始的称呼叫「贽」。周朝时,人们外出访友必带礼物,夏天送一束肉脯,冬天是一只野鸡;大夫送一只大雁,卿是一只羔羊,看本人的等级而定。主人接受贽礼后,如果和来客平级,等客人离去时仍尽数奉还,礼物只是象征性的。但臣下献给国君、卑下者献给尊长者的礼物并不奉还。可见,国人历来的交际来往,固然离不开送礼这个内容,但并非越贵越好。古代社会中等级规定森严,可是也有礼仪、人情方面的考虑。平日来往馈赠以食品居多,且并非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而是讲究名正言顺,各得其所,在什么名位做什么事情。尊长者虽然可以小往大来,坦然接受卑下者的进奉,社会地位相当者送礼时却要注意分寸妥帖,平级往来。

现代社会提倡自由、平等,似乎不必完全按照社会阶级地位的高低行事。初次见面、倾盖如故之时,或旧雨重逢、互道契阔之际,象征性地送点手信,也是出于美好的初衷。因为礼物不在贵重,主要是为了表达尊重、关爱对方,分享人生经历的心意。所以,手信大可选择突出某地的特色和传统、携带又简易方便的物件。

我的愚见,糖果点心等特色食物是手信的最佳选择。西人说「我食故我在」(We are what we eat),食品能传载各地的文化信息,历史典故自不待言。而且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讲究「非时不食」,一年四季,春种秋收,总有口味独特的隽品飨众。如此既能分享不同时空的经历,又能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稍纵即逝,兴起珍惜良辰美景,活在当下之心,岂不美哉?说得低俗点,食品无法永久保存,即使不受欢迎没人吃,多半也会很快被处理掉;尘归尘,土归土,在自然界中有机循环,不会造成充塞户牖或污染后世的不良后果。

据说人们常赠送给别人自己潜意识中希望收到的礼品,那么我对特产美食的追捧大概也暴露了「吃货」本性。但现代中国的人际交往如能多些真诚、简易,少点夸饰、功利,我们也不必视手信之礼俗为洪水猛兽了。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