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5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末代探花

发布日期:2022-02-14 00:00:00

文/柏 桦

孔子曾说: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名归心焉。(《论语.尧曰》)中德文化及学术交流史上曾有一位商衍鎏,对德国汉学作出莫大贡献。时代如轮转,商衍鎏於其时於今日,皆可称逸民,在此,我想将其推举出来,使其进入学界的视野,以免除其被埋没的局面。

商衍鎏(一八七五─一九六三)先祖源出天津卫商家林村,但他生於广东番禺,因此应是广东人氏。他十四岁丧父,少年时代颇多艰难。但一心向学,终日苦读,十七岁考中秀才。回忆年少时读书的辛苦与快乐,他这样说:「终日,皆以练习科举考试目标,以此白昼甚少读书的时候,而用功总在夜间,三更灯火五更鸡,以这句话来形容士子的读书,真是不错。」如此苦读,商衍鎏迎来了他青春时节第一个夺目的闪光点,那便是他每每被后人所乐道的清朝末年最后一位探花郎。

那一年,是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商衍鎏三十一岁,在这一年的甲辰恩科(因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而增开的一科,也是清朝最末一科,从一九○五年起科举就被废除了)会试上,商衍鎏中第一百二十九名贡士,接着参加保和殿复试,得二等第四十四名。紧接下来,应殿试,商衍鎏光荣与梦想的那一刻到来了,他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商衍鎏那一届科举中还有一些日后更叱咤风云的进士如谭延、沉钧儒等。据商衍鎏的二儿子商承祚回忆:「甲辰科殿试读卷官最初拟定的鼎甲名次是: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张俊第三,我父第四,以此送呈钦定。光绪帝看后认第二卷比第一卷写得好,第四卷比第三卷写得好,因此将一、二互易,三、四互易。这样最后的名次成:刘、朱、商、张。有一种颇流行的说法,是慈禧太后最恨广东人(如洪秀全、康有、孙中山等粤人皆是她的对头),一见朱是广东人就不高兴,非拉下不可,而第二名刘春霖名字有吉祥之兆,所以加以互易。这一说法有明显的错误,第一,钦定者是光绪帝而非慈禧;第二,根据清制,送呈的是贴有浮的弥封卷,根本不知某卷属何人,要俟名次最后确定后才行拆封。父亲高中后仅十日,即任翰林院编修。」(商承祚《我父商衍鎏先生传略》;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

关於引文中慈禧最恨广东人,点刘春霖一说,在民间非常流行,承祚已我们指出了错误。在此,我还要嗦两句,那便是清代抑或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非常严格的。从糊名与誊录制度的建立与推广,到考官选聘与管理,到阅卷的管理与监督,再到严苛的贡院搜检制度无不处处体现从宋到清科举考试制度的庄严与权威。李兵在《科举关防面面观》一文中对此有详细叙述。这只择与「弥封」有关的一小段,以示承祚所说属实:「糊名在宋代常称『弥封』,就是要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糊名法创立於武则天即位初年,但没有在科举考试中普遍使用。宋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年),将作监丞莆田陈靖上疏,建议在科举考试中使用糊名办法,得到宋太宗的纳。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年),糊名法在省试中开始实行。用糊名法以后宋真宗高兴地对宰臣王旦等说:『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惧,然有艺者皆喜於尽公。』」(李兵《科举关防面面观》,载《书屋》二○○五年一期)

的确取弥封制有利於评卷的公正性,如今中国的考试不仍是沿用弥封卷吗。看来,传统文化中亦有出之精华供我华夏子孙选择纳哩。

商衍鎏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高中探花两年之后,即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又逢朝廷推行新政,改革学制,派遣公派留学生。顺势而下,商衍鎏成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东渡日本。一时间,衍鎏眼界大开,他从过去的四书、五经中脱出,埋首於前所未有的新学:经济学、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乃至破法、外交史无不一一研习涉猎。两年后,学成归来,清廷又行一次考核,商衍鎏被评最优列一等,任翰林院侍讲。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商衍鎏又任翰林院侍讲衔撰文,同时又任协办院理、实录馆总校、国史馆编修、文渊阁校理,重任在肩,可谓忙得不亦乐乎。而也就在这一年,清廷垮了。顿时商衍鎏成前朝遗老。旧人遗老们开始作鸟兽散,行走路线大致如下:一拨人去上海,如郑孝胥在大上海隐居於「海藏楼」,书写其遗民诗篇。而商衍鎏与一大批人(如徐世昌、辜鸿铭、刘延琛等)去青岛。当时青岛是德国人的天下,德国人刚打败了日本,前清遗老权贵们在青岛受到德人极好的照顾与安抚。可以想像那是商衍鎏的一段迷惘时期。民国初始,换了人间,那可是一个局势混乱、风起云涌又前途未卜的时代呀。但转折却欣然到来!商衍鎏将远赴德国,开始他一生中第二个夺目的闪光的旅程,出任汉堡大学汉文教师。

近日偶翻书,读到杨武能发表在《读书》二○○五年三期上一文《八十年前是一家》。在文章中,杨武能对日耳曼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很好的介绍,虽是记述式的回忆文章,但笔尖带有感情,说事也清晰安详,读后颇有开卷有益的感受。但其中一个小小的疏忽,我想对我的学长和朋友杨武能指点出来。他在文中说「商先生的父亲是晚清一位驻德国的外交官」。据我所知,商承祖之父便是商衍鎏,这位末代探花远赴德意志,却并非驻德外交官,而是今天所说的访问学者,或客座高级讲师,成中国第一位在德国教授汉语及国学(也可说汉学)的教师。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