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7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小寒:老北京的寒冬饮食生活

发布日期:2021-01-07 00:00:00
来源:北师大民俗学

    小寒是农历年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数九里的第一个节气,处于二九末至四九初之间,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有“冷在三九”“小寒胜大寒”等说法。动物总比人先感知到气候的变化。小寒三候“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说的是大雁因北方阳气已动、为躲避南方即将到来的炎热气候而准备向北迁徙,喜鹊感受到阳气而开始为来年修筑巢穴,雌雄雉鸟感受到阳气而开始一同鸣叫。小寒时节,阳气逐渐上升,但气温并没有很快随之升高,因此人们为了确保顺利过冬,总能找到一些御寒的好办法。

    北京作为一个北方城市,自然也面临着隆冬严寒的考验。“中国人馋,也许北平人比较起来更馋。”北京这个在梁实秋看来“更馋”的城市,在应对寒冷方面首先体现在饮食上。在小寒节气,民俗君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北京人在寒冬喜爱的那些美食。

    热乎又热闹的御寒“大餐”:涮锅子

    数九寒冬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乎又热闹的涮锅子,是很多北京人过冬的选择。崔岱远在其《京味儿》一书中就讲述了他作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对涮锅子的记忆。北京人在吃上是很讲究的,就涮锅子而言,数九里每个“九”的第一天和九九的最后一天都要吃涮锅子,每次涮锅的食材都不能重样,如一九第一天是羊肉锅子,九九最后一天是“一品炉肉”锅子,中间还有山鸡锅、白肉锅等各种锅子。此外,肉的选用、碗底儿(即蘸料)的调配、锅子的选用、汤底的制作、下锅的程序也都有讲究。

    最常见的涮羊肉只是众多涮锅子中的一种,但也是最受欢迎、最实在的,更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最爱。涮羊肉也有讲究,地道的吃法是用铜锅来涮,要用炭火烧,肉用口外(张家口外)的大尾巴肥羊,牛羊肉不能混在一锅涮,说是混在一起的话,汤就不好喝了。崔岱远和唐鲁孙都谈到,机器切的肉片“吃到嘴里木渣渣的、没一点活泛劲儿”,不如师傅切的肉片。从中医角度来看,羊肉性温,冬天吃涮羊肉是适宜的,能起到温补的作用。东来顺、西来顺、同和轩、两益轩等都是北京人较为认可的涮锅子去处。此外,还有家庭简便涮羊肉的吃法:“锅塌儿”,即用砂鼓子涮肉(注:北京门头沟斋堂产,砂锅的一种,带盖儿,膛大且深,炖肉不走气,熟得快,容量多),并在锅边烤上几块发面饼就着涮肉吃。如此看来,涮锅子可真真是北京人心头挚爱的美食。

    

    冬季当家菜:大白菜

    冬储大白菜是北京人对于冬天的味蕾记忆和情感记忆,是北京人迎接冬天的惯用方式,在北京至少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因其亲民的价格和易储存的特点,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老北京人曾有这样一种比喻:“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要有北海白塔那么高。”汪曾祺也曾在《五味》一文中感叹北京人对大白菜的依赖:“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

    白菜有多种烹饪方法,什么部位做什么菜都有讲究。其中最受崔岱远喜爱的是醋熘白菜。除了醋熘白菜,还有一道具有北京特色的白菜做法:芥末墩儿。据说,芥末墩儿是老舍家的名菜,这也是年节的一道爽口凉菜。此外,还有熬菜、腌制、做馅、凉拌等多种白菜常见吃法。正因为大白菜有多种吃法,还耐寒耐储存,因此成为冬储菜中的“老三样”之一(甚至是首位)。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冬季蔬菜市场的丰富,大白菜作为冬天餐桌上的主角逐渐被其他蔬菜所取代,从“当家菜”转变为“平常菜”,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居住环境的变化也无法为冬储大白菜提供足够的空间,但大白菜在北京人的记忆中仍是冬日里满足味蕾不可或缺的菜品。

    

    冬日里的甜蜜珠串:糖葫芦

    梁实秋曾在《雅舍谈吃》中说过:“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可见,糖葫芦是冬日里的甜蜜记忆。关于它的由来,有一个顺口溜:“半膘子,吴大少,卖糖葫芦是玩票。”据说清末民初,一位吴家大少爷仿照庙会上的大糖葫芦自创了蘸满糖液、塞满馅料、馅上嵌入瓜子仁组成的花样的冰糖葫芦,并开始做起了买卖,虽然赔本,吴大少爷也不在乎,但生意不错。后来他家道中落,凭此开店维持生计,其售卖的冰糖葫芦逐渐享誉京城。

    

    据《一岁货声·除夕》记载,清末时期的糖葫芦有十余种:扁熟山里红、生山里红夹澄沙和胡桃仁、白海棠生熟二种、葡萄、山药、山药豆、梨片、黑枣、红海棠、大红干、橘子、荸荠。卖糖葫芦比较有名的有九龙斋、信远斋、一品斋,而样式最全的,还属东安市场大门正街的“隆记”。唐鲁孙在其《北平的甜食》中就记录了“隆记”的大山里红嵌豆沙馅和瓜子仁、去皮的荸荠果、沙营葡萄夹金糕三种糖葫芦,光看文字就让人垂涎欲滴。糖葫芦有三种,但喜欢吃糖葫芦的梁实秋认为,“裹麦芽糖或糖稀的不太好,蘸冰糖的才好吃”,且“唯以‘山里红’为正宗”。山里红是温性食物,适宜在冬日吃。《燕京岁时记》说:“冬夜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

    又暖又甜的亲民小吃:烤白薯

    冬天是吃烤白薯最好的季节。徐霞村在其《北平的巷头小吃》中就认为北京的烤白薯是“肥、透、甜”的。肖复兴将其称为“最平民化的食物”,既暖手又暖胃,价格不贵,还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等功效(《本草纲目》)。《燕京岁时记》里就说:“白薯,贫富皆嗜,不假扶持,用火煨熟,自然甘美,较之山药、芋头尤足济世,可方为朴实有用之材。”铁桶是卖烤白薯的“标配”,有用车推的,过去也有用担子挑的,如今北京街头也能经常遇到。“栗子味儿的烤白薯”是商贩们最常见的吆喝,也被认为是高品质的代名词。是不是真的能吃出栗子味儿不太好说,但以当令的栗子来比附,是一种吆喝的艺术。

    

    白薯除了“烤”的,还有“煮”的,也称“烀白薯”,不过现在不多见了。二者的区别不只在于做法,对白薯的选择也有不同。烀白薯比烤白薯更便宜,是从前穷人饱腹解馋的美食。锅底的烀白薯皮上会粘上一层糖稀,是这锅烀白薯中的上品,《北京岁时记》就记载:“都人冬天多担锅卖此者,至锅底带汁者味佳。近又烤熟卖者,亦佳。”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种冬日美食,北京还有如糖炒栗子、冻柿子、冻酸梨、冻海棠、冻豆腐、腊八粥、腊八蒜等冬季节令食品,这些寒冬美食不只是人们应对寒冷的方式,更是体现出漫长冬日中的一种积极心态。过了小寒,春天又近了一步。

    作者李嫣然,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研究生。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