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8
网站首页 >> 海内海外 >> 正文

街头艺术

发布日期:2014-01-30 00:00:00
   在国外,繁华闹市中常有雕塑矗立街头。这些雕塑不是石头的,也不是金属的,更不是塑料什么的,说出来人们或许不信,这些雕塑是活人装扮成的。他们在行人的注视下静静地站在那里,偶尔眨一眨眼,换一种表情,或伸一伸胳膊,改变一下姿势,加之整个身体都化了妆,呈现出很强的质感,乍看之下,真是几可乱真。开始时我们这些游客还不免大惊小怪,后来这类人体雕塑见得多了,便也有了认同。不过,大庭广众之下拿标新立异的表演自娱而娱人,算是让我们领教了外国人的哗众取宠和极强的表现欲。
       早听说国外有行为艺术和行动艺术,但只限于书本,并未亲眼见到类似的实际操作。前些年我们的前卫美术工作者似乎搞过相似的展览,可惜没机会欣赏,据说当时许多人被展览中稀奇古怪的行为展示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批评者有,叫好者有,捶胸顿足者也有之。不过我觉得想弄清现代美术的奥理,把其中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归纳起来说出个好赖,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是能言善辩的评论家们再巧舌如簧、引经据典也是白费。现代美术反映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多元化生活,以求用传统观念简单地去梳理艺术,终会挂一漏万。因为它不入流派,难寻宗师,因其不循程式,也就谈不上畏惧权威……让我行我素的现代艺术,归顺于经典的解释,就等于让另类的实践者戴上紧箍咒。对于不断否定自我,又不断别出心裁的人来说,不同的思维是无法相互对话的。
       就我的所见,国外街头艺术家们的天份是很高的。他们看似邋里邋遢,放荡不羁,然而即兴表演却需要他们懂美术规律,有戏剧表演的基础,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说站在骄阳下或淋在雨地里被好奇人围观,用滑稽夸张的动作与行人交流这一点,不完全沉浸在扮演的角色里是做不到的。而这之间的情境动作纯粹都来自于环境的需要,否则观众也不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可是,他们似乎并不是为了金钱才这样做,虽然他们中间有人在身边放一顶帽子或一个纸盒,但你给不给钱是次要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游人们能停下脚步来欣赏他们。他们更多的是满足于人们对他们的注意。
       这些街头活雕塑往往成了城市中的奇妙风景。这风景顽强地存在,据说快有半个世纪了,最初的好奇和轰动已经没有了,人们对表演者自我陶醉的表演已司空见惯,行人走行人的路,想看就站下来,不想看就走开。我观察了好多回,这些街头艺术家的存在最得宠于老人和孩子,从人群中爆发出的笑声,你完全会感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乐。在人流涌动的街道上忽然出现一尊造型夸张的雕塑,这雕塑随着你的视线而转动,当你下意识地走到他们跟前,发现雕塑突然向你伸出双手,微微点头示意,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
       应该承认,这些活雕塑的扮演者是虔诚的艺术家。虽然他们淹没在闹市里,顶多博人一粲,而且常常被主流艺术家所不齿,可他们对艺术的执著却让人敬佩。他们以自己的理解献身着艺术,通过自己的艺术追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做着文章,把远古的人物推到现时,使现时的人物与身边的环境发生错位,这就是艺术的审美。让古埃及的法老站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使一身金装头戴礼帽手提皮包的现代青年凝止于科隆大教堂门口;令一个银盔银甲的古代武士静止在商店橱窗的女模特跟前……这些极富戏剧效果的场景,就是寻找超越时代的艺术和谐。喜悦不仅带给行人,也洋溢在这些街头艺术家的脸上。看他们休息下来与行人畅谈的那份兴奋,你就可以感觉到艺术的付出,让这些人比得到金钱还要欣慰。
       翻看拍下的这些照片,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如昨。以为,只有抛开理性的艺术表现范式,才有可能以一种记录事件的创作方法凝固“永恒之美”,正如有的艺术形式是由性格创造出来的,有的则是由理性推导出来,而有的却是由情感与才智倾泄出来的一样。街头人体雕塑就是让色彩符号变作立体的形象,使其自身的美术创作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他们只属于现在。这种现时的艺术形象以一种永远行进的时态逼视着我们,使我们无法分辨究竟是谁在审视谁。
       但是在我们的国度,这种艺术形式似乎还没有办法流行开来,而且也很难提倡。因为你没办法避免出现人山人海的围观,阻碍交通是不行的。虽然看稀罕和寻热闹以我们这里最富盛名。大街上有两个人望天,过不了一会就会有一群人一同随你张望,这在许多作家的笔下都有过喜剧般的描述。一旦大街上活动雕塑展演被人围个里三层外三层,那就很有可能被视为聚众滋事。所以,国外街头人体雕塑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乐趣,但在我们这里,起码在现时它还不可能有立足的地方。■
来源:默认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