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9
网站首页 >> 凤眼天下 >> 正文

为什么说登机牌是个“反人类”的设计?

发布日期:2020-08-14 00:00:00
    就不能有一个更合理设计的登机牌吗?

    

    回想一下,想在登机牌当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你需要花几秒钟?

    即便是对常年坐飞机的人来说,登机牌可能依然是“机场困扰”之一。过大的尺寸,混乱的排列,莫名奇妙的空白和不明意义的字符……航空公司把信息一股脑丢给了乘客,让人迷失在候机大厅中。

    因为登机牌大部分时间都为乘客服务,美国设计师伊万·博依科(Ivan Boyko)就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让登机牌核心信息的呈现方式以乘客需求为主。按照乘客办完 check-in 手续之后依次想了解的信息顺序,他将登机信息分成航班号与航站楼、登机口与起飞时间、座位位置 3 类。乘客们只需要从左往右依次看就好。

    那些需要机场工作人员了解、确认的信息主要出现在页眉和页脚。它们足够醒目,却又不影响乘客的阅读逻辑。

    

    

    伊万设计的登机牌。在这个设计中,连座位的方位都标注了出来。图片来源|icons8.com

    美国设计师里德玛·古普塔(Ridhima Gupta)也按照分组思路重新设计了登机牌,但她更强调登机口和登机时间——这也是机场工作人员经常圈出来提醒乘客的两大要素。

    

    里德玛设计的登机牌。登机牌上不常见的飞行时间和托运行李数量也包含在内。图片来源|ridhima.design

    登机牌的尺寸也经常让人恼火。回想一下你使用登机牌的经验吧——它可能很难塞进口袋,也夹不进护照,想折起来,副券还容易断。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何乐礼(Herman Hollerith)在 1890 年发明第一张用于存储人口普查信息的打孔卡(也就是后来的 IBM 打孔卡)时,选取了和当时 1 美元纸币相同的尺寸。此后,赫尔曼发明的这套打孔卡系统得到普及。

    根据作家约翰·莱温(John Levine)的说法,早期航空公司为了方便打孔、统计乘客数量,直接将登机牌设计成了 IBM 打孔卡的尺寸。后来的航空公司参考了这一标准,如今的登机牌仍然在尺寸上变化不大。

    

    1890 年美国人口普查中使用的打孔卡,长 7 又 3/8 英寸(约 187.3 毫米),宽 3 又 1/4 英寸(约 82.5 毫米)。打孔卡在投入使用两年后为美国政府节省了约 500 万美元。赫尔曼成立的制表机公司此后发展为 IBM 公司。图片来源|IBM 官网

    

    1930 年的 IBM 打孔卡和 1 美元纸币尺寸对比。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官网

    好消息是,电子登机牌的出现,让“口袋里的登机牌”成为可能。但只要有需求,纸质登机牌暂时还不会消失。我们找到了在机场地面服务科工作多年的王雯,请她来告诉我们,为什么登机牌的设计创新迟迟没有出现。

    

    未来预想图 x 王雯

    Q:登机牌上有很多信息,混在一起很难阅读。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有相关的格式规定吗?

    W:登机牌并没有具体的格式规定,但登机牌有国际性和通用性。所以每个航空公司登机牌的样式都差不多,上面的信息也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这些信息,登机牌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登机牌不仅是要让中国乘客看懂,也需要让外国人看懂。举个例子,假如一位乘客从中国飞往洛杉矶,万一遇到什么困难,对方的工作人员也能看懂登机牌上的信息。如果每个国家都把登机牌设计得五花八门,会给对方机场造成混乱。

    对于乘客的困扰,我们也做过改良。比如四川航空会用红框把一些信息标出来,提醒乘客——方框里的信息是应该首先关注的。

    Q:有人觉得登记牌尺寸过大很不方便,登机牌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么大?有商业方面的考量吗?比如印刷广告。

    W:我个人觉得登机牌这个大小还是挺合适的。广告是一个因素,机场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广告区域,但这不是最主要因素。

    尺寸太小会非常容易丢失。我们希望登机牌有被抓在手里的感觉,小登机牌乘客可能不会在意。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老年乘客,因为登机牌变小之后字体也会变小。另外机场是需要留存登机牌的副券的,小的登机牌对工作人员也不方便。

    Q:与更换登机牌相比,航空公司会更倾向于直接全面过渡到电子登机牌吗?

    W:我想是的。虽然没有哪家航空公司明确提出过,但我觉得未来的趋势是这样的。

    电子登机牌相对更不容易遗失,这对航空公司来说也是成本更低的做法。航空公司委托机场代理打印登机牌时,是要向机场付费的。即使是自理打印登机牌的航空公司,使用电子登机牌,也可以省下打印成本。

    现在使用电子登机牌的主体还是年轻人和商务人士。对于年纪大一些的、团队出游的乘客来说,纸质登机牌更有安全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登机牌和纸质登机牌应该会同时存在。

    (应受访者要求,王雯为化名。)

    —

    —

    —

    文:汤一涛 | 编辑:赵慧

    校对:李起光 | 微信编辑:费灿亚 | 插画:吕姝琦

    

    

    —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1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