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7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书海”即“人海”

发布日期:2020-06-29 00:00:00
        韩寒在蔡崇达《皮囊》的扉页上写道:“好的文字往往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于我而言,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应该算是舍不得读完的书,五个章节三百二十多页的文字,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一百多个睡意朦胧的清晨,与书中的主人公一同畅游,换来无数次感动、欣喜和共鸣。或许意犹未尽是对所爱之物最好的铭记方式,在将书本从床头移回书架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书海即人海,各种不同体裁的书籍便是我们人际圈的真实写照。

       至亲如“历史书籍”。在岁月的冲刷中,“至亲”们掌握了一套由时间先后顺序而总结出的他们自认为安全保险的人生经验,他们会时不时将那些经验搬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如果生搬硬套,那我们的人生无疑只会是他们人生的续集;但如果我们在不断前行的途中,用发展的眼光看他们的“历史”并从中提取精华,或许我们会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渐渐地,我们会发现,那些沧桑的历史背后潜藏着无数的真理,总结他们的过去,便可充实我们未来的生活。

        师者如“哲学书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是智者的代表,他们可以是时代伟人,可以是学校老师,可以是单位领导,也可以是身边同事……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将凝聚成智慧的光线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对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的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智者仿佛能洞悉一切,可以在茫茫的黑暗中发出微光,带领我们思考人生、探索真理、挖掘智慧,让我们学会用哲学的思维去面对人生的诸多问题。

        知己如“文学书籍”。“人生难得一知己”在前行的路上,有些知己像小说,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中出现,让我们想要迫切地去接近、去了解,然后在不同景物的衬托下发生不同的故事。有些知己像散文,零零散散简简单单,没有感人肺腑的故事,却细腻的寄情于景、寄情于物。慢慢地,我们会发现,生命中那些如小说般的知己,我们记住的是与他们一起拥有过的故事,或冗长曲折、或短暂美好,都将永远会在我们共同的回忆里熠熠生辉;而那些如散文般的知己,我们记住的是他们本人,是他们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动和温暖,即使那些细枝末节会被时间冲散,我们也会铭记那些零散简单的小事滋生的阵阵暖意。于我们而言,每一位“文学”型的知己,都是时光中的“摆渡人”,助我们“渡”过生命中的每一次“大风大浪”。

        自己如“心理学书籍”。随着成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方向逐渐从最初的外部世界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中间没有确定的界线,每个人会因自己的阅历,先后抵达“自我”这个成长的彼岸。途中,我们会不断否定自己、放弃自己,挣扎痛苦过后,将自己内心的病变一步步逼到阳光下,然后才开始慢慢学着去正视、去改变、去接受。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学着摒弃一些恶习使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行,而这条所谓的对的路,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去走这条路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大起大落跌跌撞撞,有的人一帆风顺大步流星,当然,到最后,每个人也都会因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修行方向和方式抵达截然不同的远方。

        杨绛先生曾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不管我们人生的“书架”上摆放的是什么书,到最后读的都将是自己。就如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书海即人海,我们人际圈中各种类型的人物也是在不断地相遇和分离中伴我们前行、陪我们修行。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