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7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中国法医鼻祖宋慈,原来剿匪也是一流

发布日期:2020-01-24 00:00:00
    最近,不少微博博主都推荐了一部纪录片——《法医宋慈》。

    

    这个纪录片一共六集,每集25分钟,在每一集里通过穿插讲述古今两个案件,展示了法医学的魅力。

    除了司法鉴定技术的进步外,片中更让人感到惊叹的,是宋慈的检验手法。在那个几乎谈不上任何技术的时代,宋慈经过他孜孜不倦的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

    脑洞、惊悚、悬疑,看起来就很刺激。

    大家纷纷表示吃下了这一颗安利,决定把这部片子收藏下来看。不少看过的人夸赞道,和《法医宋慈》比起来,《法医秦明》就有点儿弱了。

    

    还有一些网友,看到宋慈两个字,就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和《洗冤录》。

    

    在大家最熟悉的《大宋提刑官》中,宋慈是一个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法医、官员。

    其实,历史上的宋慈,是个很特殊的“神探”。

    他不是柯南,不是蝙蝠侠,没有大把大把的钱,也没有什么秒杀罪犯的高科技。

    他也不是狄仁杰,不是福尔摩斯,没有超人的记忆力,也没有一个无敌的帮手。

    在所有的神探中,宋慈可能是最普通、和常人最接近的一个了。

    但他的一生,却远比所有虚构出来的神探更精彩、更波折。

    1“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刘克庄《送宋惠父入江西幕》公元1228年,江西南部发生了一场叛乱,强盗们占领了几个郡县为非作歹,地盘有上百里。

    朝廷派人来讲和,但强盗根本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朝廷干脆决定,直接把这伙强盗剿灭就好了。

    对于地方官来说,他们都觉得很高兴,剿灭一伙小小的流寇还不是信手拈来?这些强盗都是行走的军功啊。

    但就在大家摩拳擦掌的时候,有一个文弱的书生却跳出来说,这个计划我不同意!

    

    其他人很诧异:我们都派人去讲和了,他们不同意,还能怎么办?上面都发话了,赶紧冲上去杀就完事儿了。

    然而这个书生提出——我们要开仓放粮!

    大家都觉得他一定是疯了:你不去剿匪,还要给他们送粮食?

    但书生有调查有发言权,他对这伙强盗有自己的看法。

    赣南一带,耕地比较狭小,各个民族混居在这个地方,百姓的生活本来就十分艰苦。

    叛乱只不过是不得已的选择,贫穷才是根源。

    要不是生活所迫,谁会心甘情愿去做这种掉脑袋的事儿呢?

    放粮帮助那些饥饿的百姓,匪徒自然大减。

    

    这个书生是个倔脾气,在他的坚持下,官府放了一点粮食,原本跟着强盗的饥民有了饭吃,自然就向着官府。

    接下来,只要解决真正的强盗头子就可以了。

    这个书生主动请命,制定了一个“斩首行动”,他亲自带着三百个士兵,攻上了强盗占据的其中一个寨子——石门寨,把强盗头子给活捉了。

    一时间,书生的名声传遍了莲城七十二寨。

    这个文弱的书生,就是宋慈。

    

    宋慈的成功,在负责带兵的副都统陈世雄眼里,就成了件耻辱:

    我一个专门带兵的,这么多天都没什么成果,你一个穷酸文人,上来就带兵把寨子给端了,岂不是证明我无能?

    陈副都统觉得宋慈行,那他也行。于是,他逼着自己的部下去攻打另一个山寨,但是却中了强盗的的陷阱,害死了十二个士兵。

    陈世雄还害怕担责任,直接溜了。

    事实证明,宋慈的方法才是对症下药,他成了平息这场动乱的大功臣。

    图:现在的莲城七十二寨

    

    随后,宋慈又被人赏识,被调到了福建,帮着又平了一场叛乱。在他的谋划之下,军队所向披靡,把盘踞在福建的百年盗贼巢穴清理得一干二净。

    当时的主将夸赞他,简直比一些武将还要勇猛。

    宋慈的做法,在当时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南宋的土地,只有北宋兴盛时期的一半,但政府的开支却大大超出以往,许多官员奢靡不堪,十分腐败。

    农业社会土地不够,花得钱还多,这钱只能从农民身上出了。

    

    南宋的税收非常多,什么军费、给金人的赔偿,都来自农民的口袋。

    许多地方官不为民着想,还挖空心思巧立名目,变着花样收钱,比如老百姓要缴纳一个“经总制钱”,就是在进行买卖交易田产、房屋,牛羊等物品时,都要向政府额外交上一笔钱。

    各种超出经济能力的压迫,让百姓苦不堪言,家里交完税后,剩下的米压根糊不了口。

    并且,大部分的百姓都没有土地。南宋时土地兼并加剧,大批的农民都失去了土地。那些田地都被皇室、官僚给占领了。

    一到荒年,许多地方就出现了大量的饥民,一部分人被迫落草为寇,打家劫舍维持生计,但统治者不管,出现叛乱就只知道镇压杀人了事。

    按理说,宋慈本也是这些统治阶级中的一员。

    1186年的一天,宋慈出生在福建建阳。

    宋慈家世显赫,祖上是唐代四大名相之一的宋璟,他的父亲宋巩曾在广州地区掌管刑狱,宋慈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似乎注定就是要当统治阶级的。

    

    建阳是朱熹的故乡,理学之风盛行。宋慈十岁的时候,就拜了朱熹的弟子吴稚为师。

    到了十九岁时,宋慈进入太学学习,遇到了恩师——人称“西山先生”的真德秀。

    名门后代,显赫贵族,老师又是一等一的当世名家。

    按照这个履历,不出意外,宋慈大概率会科举入仕,成为南宋官场上一个大官,和他的同僚们一样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

    

    但上天带给宋慈一场意外,让他彻底走上了另一条路。

    31岁的时候,宋慈中了进士,要被派到浙江去当个县官。

    结果,刚准备出发,他的父亲就病倒了,宋慈不得不回家照顾病重的父亲。

    

    第二年,宋慈的父亲还是因病去世了,宋慈在家守孝3年。

    在这3年里,父亲去世,宋慈的家中已经没有了什么经济来源,只出不进,日子自然不顺溜。自己只能盼着守孝期满赶紧上任,才能缓解家中的窘迫,不让母亲和妻子过于操劳。

    在“家里蹲”的这段时间,他亲眼目睹了南宋百姓的诸多不易,世道的不公平。

    自己家好歹还有点儿萌荫庇护,尚且日子过成这样,普通老百姓得活成了什么样?

    守孝期满后,宋慈立刻就递了折子上去,要求立刻去赴任,但一直没有什么动静。

    宋慈的老师真德秀为他奔走一番之后,宋慈才被委任到了江西信丰县,当一个小小的主薄。

    宋慈一介书生,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出手就解决了当地的叛乱,立下大功。

    

    1232年,在陈韡的推举下,宋慈当上了福建长汀县的知县。

    长汀县这个地方,盐价一直居高不下,宋慈上任没多久,就发生了有人当街抢盐的事。

    尽管宋慈很快就抓住了那个抢盐的人,可是他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长汀县的盐之所以贵,还是因为当官的太贪。

    长汀县的盐是由福州运过来的,中间多次经手,需要一年的时间,负责的官员们一层层剥削下来,盐价高的惊人,百姓们压根负担不起,这才有了抢盐的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慈仔仔细细研究了长汀县周围的地图。

    经过考察和多方咨询后,他决定换个路线运盐,改从潮州演着韩江、汀江而上,这条线往返仅需3个月的时间。

    不但时间短了,中间被贪官盘剥的机会也少了,盐价就这样降了下来。

    与此同时,汀州各县等地的土特产也沿着这条路运往各地,贸易量大增,闽西地区出现了“上三千下八百”(每日汀江上游航行着三千条小船,下游则有八百条大海船接货转运)的繁荣景象。

    百姓们纷纷称赞宋慈的能力,这也让宋慈愈发深刻地意识到,南宋很多问题其实不是民生问题,而是当官的问题。

    1237年,宋慈被任为邵武军通判,成了州长官的行政助理。1238年,又调到了南剑州做通判。

    同年,浙西地区发生饥荒,宋慈奉诏前去赈灾。

    这一次赈灾中发生的一件焦尸案,彻底改变了宋慈一生。

    2公元1238年的一天,宋慈接到报案——城西门外的茅草屋起了一场大火,大火几乎将茅草屋全部吞噬了。

    一具尸体,就俯卧在门边,死状极其惨烈。

    死者是一名泥瓦匠,这座被烧毁的茅屋是他的家。

    

    宋慈一到现场,就发现事情不简单。

    按常理来说,如果是正常起火,被困在屋子里的人往外逃命不及被烧死,那死者应该是头冲门外,脚冲里才对。

    但这具尸体却是头冲门里,脚冲外,难道是他逃命的时候想起还有贵重物品在屋内,转身回去拿不幸遇难?

    这时,一个细节引起了宋慈的注意——尸体的右手旁,有一个死者生前用手指留下的图案。

    如果是火灾被不幸烧死,死者临死前干嘛还要留下图案?这场大火肯定有隐情!

    

    由于大火的焚烧,现场残留的证据大概率是被毁掉了。

    但宋慈有办法,他让人先把尸体挪到了其他的地方,把火场上的灰清理干净,随后又命人取了醋和酒过来,然后泼在尸体曾经所在的位置上。

    醋和酒都有一定的挥发性,如果死者生前受过伤留下过血液,醋和酒可以使渗入地下的血液挥发到地面上。

    

    果然,片刻之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地面上的一处,开始显现出血液的颜色。

    通过和之前的尸体对比发现,血液所在的位置,正是死者头部太阳穴的位置。

    宋慈换上了仵作的衣服,亲自检查尸体,发现死者的太阳穴上赫然有一个刀痕。

    显然,泥瓦匠并非因为火灾而死,而是先被人杀害,凶手放火只是为了毁尸灭迹。

    这是一起谋杀案!

    

    宋慈马上去走访死者的邻居,大家都说,这人是个泥瓦匠,平时老实巴交的,从不与人结仇。

    不过,泥瓦匠的一个邻居提供了一条线索。

    他说死者前些日子,曾在当地的大户魏独厚家中砌墙,他还见过魏府的管家田七来过泥瓦匠的家里。

    

    听到田七的名字后,宋慈猛然回想起了案发现场尸体手边那个痕迹,那个图案,是不是就是一个没有写完的“田”字?

    宋慈立刻派人去了魏府搜查,好巧不巧,一名侍卫在魏府找到了一把带着血的短刀。掌握确凿证据之后,宋慈立刻派人把魏独厚和田七押上公堂。

    宋慈掏出带血的短刀问:“田七,你可知罪?”

    田七答道:“小人不知大人是何用意,家中有养鸡,刀上的血是我用来杀鸡的。”

    而一旁的魏独厚,压根就没把宋慈放在眼里,仗着家中殷实底气足,和不少官员都有所勾结。

    宋慈不慌不忙,让人把死者的尸体抬上来,将短刀和死者的伤口进行了比对,二者高度吻合。

    

    田七看到无法抵赖,终于承认了自己杀害泥瓦匠的事实,并称是魏独厚指使的自己,自己也是被逼无奈。

    魏独厚没办法,也只得认罪。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当地的大财主,魏独厚为什么要处心积虑杀害一个小小的泥瓦匠呢?

    这还要从这场赈灾说起。

    这次的灾难是南宋年间一次比较严重的饥荒,百姓无所食,不少人为了换取粮食已经开始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宋慈是前锋,随后当朝宰相李宗勉也亲自莅临赈灾。

    

    宋慈早已对当地的饥荒进行了调查。天灾虽然是主要原因,但人祸才是决定性因素。

    当地的地主们一边从农民的手中收取土地,扩大规模,另一边又隐瞒自己的土地与家中的人口来逃避税收。

    同时,他们看闹了饥荒,非但不拿自己手上的粮食救人,反而把大量的粮食囤积起来,牟取暴利。

    这才是饥荒的关键。

    思来想去,宋慈向宰相提了个建议,实行“济粜法”来救灾。

    "强宗巨室,始去籍以避赋,终闭粜以邀利,吾当其谋尔。"

    

    所谓的“济粜法”,就是根据经济实力,将当地的地主农民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等级的地主交出存粮,通过半送半卖的方式救灾;

    第二等级的地主只需要把自己的存粮全都拿出来卖掉;

    第三等级的农户不需要卖粮食,也不会得到救济;

    稍微贫困的第四等级,官府会进行部分的救济;

    而最贫困的第五等级,官府就会全部救济。

    这办法简单来说就是打土豪,劫富济贫。

    

    宰相同意了这个办法,但是当地的豪绅大户不同意啊,在他们眼里,这些老百姓死了多少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凭什么要用我的粮食救这些蝼蚁?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魏独厚并不想交出粮食。为了逃避赈灾捐粮,魏独厚就让田七去找泥瓦匠,筑起一道墙把粮食藏起来,蒙骗官府。

    墙砌好后,魏独厚怕泥瓦匠走露风声,就派田七去杀了泥瓦匠,随后放火毁尸灭迹。

    可怜的泥瓦匠还以为来了生意,终于可以换口粮食。却没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场死亡。

    案件告破后,所有人都称赞宋慈断案如神。

    此后,宋慈更是一连破了好几个案子,比如利用苍蝇来闻血腥味儿找出凶器,利用山上长得像人形一样蒿草断定这里曾经有人焚尸灭迹……

    

    终于,1239年,53岁的宋慈当上了广东的提点刑狱。

    我们熟悉的大宋提刑官来了。

    宋慈一到广东,就发现上一任官极其不负责任,牢狱里满当当都是犯人,但大部分犯人到底有没有罪都不清楚,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关了好几年,也不审也不放。

    宋慈又去看案卷,发现绝大多数案子在最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案情记录的时候都捋不清,那还断个鬼的案子。

    而且,很多凶杀案,尸体被发现的时候都烂了臭了,官员或是出于厌恶,或是出于伦理,根本就不愿意去亲眼看看犯人的尸首,连伤口在哪里都不知道。

    而负责检验尸首的仵作地位低贱,又容易被人收买,长此以往,断案的人连受害者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体都不屑一顾,怎么可能查清案情呢?

    

    

    让官员自己学验尸了?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在当时士大夫们的眼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圣人云“君子不器”,读书人读圣贤书,要关心的是意识形态、哲学层次的东西,怎么能去做这些具体的技术上的事情呢?掉价!

    可宋慈的父亲曾经从事过类似的工作,他一直督促着宋慈要公正执法。

    “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宋慈的老师真德秀也教诲他:

    “狱者,生民大命,苟非当坐刑名者,自不应收系。为知县者每每必须躬亲,庶免枉滥。”

    掌管牢狱,就是掌管着百姓的生命。因此,管理一个县,必须要亲力亲为,不能冤枉好人,否则就是在滥杀无辜。

    于是,宋慈读圣贤书的人,开始主动学习药理、解剖,去干那些士大夫最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

    比如案宗上有一起自杀案件,死者是一名农夫。

    案宗本来就含糊不清,农夫自杀的例子更是少见,引起了宋慈的注意。

    宋慈亲自开棺验尸,发现死者的伤口不像是自杀的迹象。

    

    他对死者的邻居、亲友进行走访,发现这是一起凶杀案。

    一名叫做吴良的官员贪图这名农夫妻子的美色,就让自己的管家把这名农夫杀死,并做出了自杀的假象。

    之后,吴良使了点儿银子,四处打点,本来疑点重重的案子,就这样草草结尾了。

    宋慈将吴良依法处死,为死者洗刷冤屈。

    类似的案件还有不少,只要碰见疑难案件,他就多方走访,如果证据不足以认定犯人有罪,就“疑罪从无”。

    仅仅8个月时间,他就解决了两百多起积压的案件,“阅八月,决辟二百余”。

    1240到1247年间,宋慈在广东、江西、广西、湖南等地四任提刑官,几次三番解决重大案件,让宋慈声名远播,大家都知道他“听讼清明,决事刚果”。

    但凡宋慈管到的地方,都能让沉冤得雪,远近的豪强听到宋慈的名字,就不敢为非作歹,“所至雪冤禁暴”。

    

    当官当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当地百姓的青天了。

    但是,对宋慈来说,越是断案,越是发掘各种案件背后的隐情,他就越是心凉,越是无奈。

    因为,从他为官以来,流寇、盐价、焦尸案、农夫自杀案……这一桩桩一件件案子,大多数都是人祸,是当官的不为民做主带来的人祸。

    当时的南宋,外有蒙古大军压境,内有奸臣把持朝政,国土日渐沦丧。

    在这个情况下,官员们还一个个就知道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没有人心忧天下,朝政日趋腐败。

    宋慈到哪里,哪里的问题就能解决,可是这天下之大,宋慈一个人的力量又能成什么气候呢?

    如果全世界都浑浑噩噩,那少数清醒的人只会感觉无比痛苦。

    

    31247年,宋慈61岁赴湖南,再次被任命为提刑官。

    也正是在这一年,宋慈把自己的《洗冤集录》在湖南宪治出版。

    

    《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系统性的法医巨著。

    它分为5卷,共53目,里面包含了宋慈多年断案积攒下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到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等等法医学的主要内容,书中都有记载。

    书中详细叙述了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同时还扩展了一些药物学知识,各种毒物的急救和解毒方法,在书中都有描述;

    因为时代局限,以现代医学的眼光看,书中自然是有不少错误。

    但同时,书中还有一些在当时看来十分特别的方法,比如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等,被现代科学成功验证了。

    书里记载的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

    比如隔伞验伤,说的是用红色的油伞遮住尸体,来看尸骨上的伤痕,来判断是不是生前被人击打过造成的。

    如果伤痕处有血的红色痕迹,则是生前被打,要是没有,就是死后才折的。这和现代利用紫外线照射一样,都运用了光学原理。

    

    在《洗冤集录》诞生的那个时代,别说完整的刑侦、验尸了,欧洲还在流行神权断案,用宗教断案取代法庭,或者干脆让两个人决斗解决问题,根本就没有法医这个概念。

    一直到1602年,意大利的佛图纳图·菲德利才写出了欧洲最早的法医学著作。

    这距离宋慈写出《洗冤集录》,已经有三百五十多年了。

    宋慈的《洗冤集录》出版后不久,宋理宗将其钦颁天下,全国每个审案的官员案头必须放一本。

    宋慈为官清廉,生活十分朴实,宋理宗称赞他是“分忧中外之臣”,还赐予了“朝议大夫”的殊荣。

    但这些名头、荣誉,对宋慈来说都不是人生的顶点,宋慈写下这本医书的时候,是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写的。

    

    就说《洗冤集录》这个书名,就足够让很多人不爽了。

    按道理,你写医书,写校验尸体的本事,名字可以叫《检验集录》,或者《检验要览》什么的嘛。

    把自己检验尸体的医书叫《洗冤集录》,这不等于是在说宋朝冤案很多吗?

    

    

    在详细讲解勘检知识之前,宋慈还写了19条《检覆总说》放在书的最前面。

    这19条不讲别的,就讲查案的官员应该戒掉的陋习,比如查案的时候不要扰民;不要只听信一两个人的证词;也不要盲目相信官府派出去的耳目,要多方查证等等等等……

    

    在宋慈看来,当一个官,你验尸的水平高不高,精不精,那都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颗为民做主的心,有了这颗心,再难的案子也能断明白。

    可南宋的大环境就摆在那里,我当官的不搜刮民脂民膏,占他们的便宜就算了,你还要我为他们平冤,为他们出头?

    宋慈为官多年,却没有给自己家里攒下过什么钱,“禄万石,位方伯,家无钗泽,厩无驵骏,鱼羹饭,敝温饱,萧然终身。”

    宋慈当个知州,却因为为人过于正直,老是刨根问底,被人弹劾罢黜。

    “一心为民”这几个字简简单单,但从古至今做得到的,又有几人呢?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编剧给宋慈设计了一场同贪官刁光斗斗智斗勇的案子。

    刁光斗是一个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又十分狡猾的人。

    他时常贪污腐败,却没人能治得了他,因为他的手中有许多当朝重臣的把柄,大到这个官员收取的贿赂分别是什么物件,下到某个小官的私生子后腰上有颗痣,他都知道。

    满朝文武的把柄都捏在他手里,官官相护,他一次次犯案,却又一次次逃脱律法的制裁。

    

    刁光斗被宋慈参奏,降官贬职,他一直对宋慈怀恨在心。

    于是,刁光斗给宋慈设计了一个圈套让他钻。

    宋慈接到了一个命案,死者是锦玉班的小桃红,尸体在后山被人发现。

    宋慈验过了尸体,又去了小桃红的屋里,见到窗台上有一把刑部小吏竹如海的雨伞。

    竹如海自己说,和小桃红幽会的时候,小桃红失足滚下了山坡,他就再也没见过小桃红了。

    

    可这时候,后山的明泉寺住持出来作证,寺庙十分安静,没听到有人的声音,还有车夫张大力作证,竹如海曾雇他的车,拖上一个裹着被子的死人……

    人证物证俱在,于是,宋慈断定,竹如海是暗恋小桃红,闯进屋里向小桃红求爱不不成,一怒之下杀人,移尸郊外。

    宋慈将竹如海关进了死牢,但是,竹如海却在狱中自杀,死前还写下了血书,书上密密麻麻都是冤字!

    宋慈又去了明泉寺再次勘查,发现尸体曾被浸入过水中,宋慈思来想去,意识到自己可能判错了案子,冤死了一个无辜的人。

    宋慈本来就很内疚,结果刁光斗恰到好处地出现,洋洋自得地对宋慈说:“真是谢谢你,让我借你的手,除掉了竹如海。”

    随后他又话锋一转:“当年你的父亲审错了案子,还知道自杀谢罪,这才是有血性的男人,而你呢?你不如你父亲有血性,不如他敢做敢当!”

    杀人诛心。

    

    宋慈对他人的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他一直坚持心中的正义,却因为一个小差错,就害死了一个无辜的生命。

    无论错判的原因是什么,他都是那个该负责任的人。

    话说到这里,刁光斗恰到好处地拿出一瓶毒药,诱导宋慈服毒自杀。

    幸好,在宋慈万念俱灰的时候,英姑拦住了他,告诉他,天下还有无数含冤在狱中的百姓。如果他就这样自杀,他们的冤屈,又有谁来洗清?

    宋慈思忖再三,去了宫中向皇帝请罪。皇帝恕他无罪,并让他查清此案。

    宋慈经过多方查探终于查明,这一切都是刁光斗的诡计。

    刁光斗想拉着当朝的驸马爷做生意,用劣质的马来换粮食。

    为了要挟驸马爷,刁光斗把春药放在了酒中。驸马爷喝了酒,将小桃红杀死奸尸。

    

    刁光斗利用小桃红的尸体,设计本来也是他生意阻碍的竹如海,让宋慈误以为小桃红是竹如海杀的。

    一个女人的尸体,就帮他杀了竹如海,促成了大生意,如果宋慈真的因为愧疚自杀,那就是一具尸体摆平了三个人。

    一箭三雕。

    可查清案情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刁光斗早就对宋慈说过:“纵使你知道了真相又如何?”

    “你还是不明白大宋王法是什么,让我来告诉你吧!大宋王法?大宋王法就是皇家的法!”

    

    “这可是活生生的人世间,人有七情六欲,并非过错,这天底下,官场上,哪有你这么死心眼的!”

    “这天底下,像我这样的官太多太多,而像你这样的死心眼又太少太少!

    如果官场上的事儿,都照你这么一板一眼地去办,那不是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如果大家都不敢当官,不想当官了,你让皇帝老儿怎么办?”

    “别说你一个宋慈,就算十个八个,也别想把这浑浊的世道变得天朗水清!”

    

    宋慈不肯服输,他找到了刁光斗挟持百官的秘密——刁光斗有八大箱子,箱子里藏有众多官员丑事的证据,皇亲国戚都脱不了干系。

    

    宋慈拼尽全力把箱子抬去皇宫给皇上看。挨个向皇上解释,箱子中的秘密都和哪些人有关。

    

    结果,皇上打着马虎眼向宋慈保证说,这些证据他一定会看,今天太困了,让宋慈先走。

    

    然而,等宋慈走到门外,大殿里突然烧起了大火,皇上说侍卫不慎失察引起大火,八大箱子证据,全部付之一炬了。

    

    

    

    

    

    殿前跪倒的高官们听到这句话,纷纷心领神会地长舒了一口气。

    

    

    皇帝说宋慈审案立下了大功,要升他做刑部左侍郎。

    但宋慈却明白了其中的内情,皇帝不是不敢处理这些官员,而是不能。

    水至清则无鱼,南宋官场已烂到这个地步,大部分人都有问题,这些官员不办要亡国,办了也要亡国。

    封建时代的王法就是皇家的法,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官员都杀了,谁来维系皇帝的统治呢?!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说“民为重,君为轻”,可在皇帝这里,百姓蝼蚁,怎么可能真的比他家的江山还要重呢?!

    宋慈成书说要洗冤洗冤,可这天下已经是乌黑一片,他洗得尽世间的冤屈,却洗不尽人心阴暗,昭得了沉冤错案,却照不亮大宋三百年沉积腐朽的天下。

    那一刻,宋慈感到无比的孤独。

    大火浓烟之中,心有余悸的百官纷纷叩谢皇上,宋慈却失魂落魄地一步步远离了这昏暗的朝堂,次日就辞官回家,再也不趟这趟浑水了。

    

    这个案子虽然是编剧原创的,但却极为恰当地写出了历史上宋慈的真实处境。

    现实中的宋慈,是南宋官场上的一盏明灯,是那个昏暗的年代里,少有的一心为民之人。

    但讽刺的是,明灯之所以是明灯,恰恰说明官场已经无比黑暗,宋慈一个人就是光芒万丈,也不能挽救这个天下。

    宋慈一生断案无数,一直到死都在为百姓奔波,但对于这个腐朽的世道,他依然无能为力。

    宋慈死后30年,南宋灭亡。

    原版的《洗冤集录》在战火中损失殆尽,靠着民间流传保存了下来,元朝建立后,刻录了一本《宋提刑洗冤集录》,再行出版。

    

    宋慈的儿子宋秉孙,继承了他父亲的风骨,南宋灭亡之后,元朝主动招揽宋秉孙,但宋秉孙坚决不去做元人的官。

    《宋史》是元朝丞相脱脱主持编纂的,因为宋秉孙的事,宋慈就被选择性地忽略了。

    偌大的《宋史》里,却容不下一个宋慈!

    如果没有意外,宋慈的事迹大概率会湮灭在历史中,我们可能到今天都不知道有宋慈这么一个人物,不知道《洗冤集录》的作者是这样一个光辉又伟大的人。

    幸好,宋慈还有一个好朋友,南宋的著名词人——刘克庄。

    正是因为刘克庄亲自为自己的好友写了墓志铭,后人才能从这短短的几百字里,得以窥见宋慈的一生,慢慢去查证其人其事。

    

    宋慈虽然是几百年前的人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财富,到现在还值得很多人学习型。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明君贤相”、“太平盛世”有着无限的憧憬。

    要实现这样一个没有贪腐没有黑暗的世界,靠的是什么呢,是宋慈再世吗?

    不。

    我们呼唤的,绝不是一两个能力通天却孤独的宋慈。

    我们呼唤的,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制度,能培养出千千万万个不忘初心,能为人民服务,愿意为了百姓历经千辛万苦,对得起“父母官”这三个字的“宋慈”。

    《大宋提刑官》的最后,没有了八大箱子证据的掣肘,文武百官耀武扬威,他们找到了刁光斗,把他乱拳打死。

    

    

    刁光斗知道自己难逃一死,懒得再做挣扎,任凭百官一拥而上。

    一片混乱之中,他面前的棋盘悄然翻落,黑子白子噼里啪啦倾泻而下,散落一地,再也分不清你我。

    一如那浑浊不堪的世道。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