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5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牛二为何横行开封府?这隐藏着元朝死因

发布日期:2019-07-12 00:00:00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樱姝

    《水浒传》里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闲汉混混,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前来骚扰的“没毛大虫”牛二。这位牛先生是开封著名破落户泼皮,专业从事“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掩卷沉思,不禁纳闷:牛二一没背景,二没组织,死后连个告状的苦主都没,为何却能在天子治下的开封城横行日久,不但老百姓惧怕,连官府都不敢惹?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一细节中隐藏了一个朝代覆没的“死症”。

    一、 牛二之“牛”

    落魄中的杨志身无盘缠,决定把祖传宝刀卖掉。当他在开封城繁华商圈天汉州桥一带刚“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老百姓们边跑边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弄得杨志一头雾水,不明白大都市里缘何会有“大虫”出没?结果发现老百姓口中的“大虫”是个“面目依稀似鬼,身持仿佛如人”“黑凛凛”的大汉。这大汉还“吃得半醉”,影响神志,指不定会做出什么出格事来。

    杨志初来乍到自然不懂“行情”,他非但没躲避,还和牛二发生正面交锋。作为资深老泼皮牛二,惯常吃拿卡要、撒泼耍横。对杨志售价三千贯的宝刀,出于惯性思维一定要白拿。于是仗着身材孔武有力,又喝了壮胆的酒,牛二开始街头耍横表演。

    

    他不断找茬儿,挑宝刀的毛病,伺机夺取。牛二以他过往经验认为大多数人都惧怕他,但经验有时靠不住,导致他缺乏识人眼力,错判形势,误以为杨志是个软柿子。牛二不知轻重的言语和主动挑衅的行为,最后就成了刀下鬼。开封市民为街头恶霸之死喜大普奔。

    二、牛二的“保护伞”

    老百姓怕牛二很正常。平头百姓不想惹事,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日子,所以能忍则忍,不愿出头。就像试刀时,牛二随便向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来试刀,商户为这点儿小钱不敢吭一声。如此氛围助长了牛二的嚣张气焰。

    但是开封府要对地方治安负责,铲除牛二这种街霸恶霸是分内职责,为何对牛二束手无策?是因为牛二游走在法律边缘,不犯大案抓不到惩戒机会吗?还是牛二背后有靠山不敢管?其实牛二单枪匹马,无组织作后盾,也无社会背景。这就要探究开封府到底是不敢管还是不想管?

    

    众所周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他在写书时会不自觉将“元朝”的影子移植到北宋末年,这种情况在书中有很多。刻画泼皮牛二横行开封府时,施耐庵正是借此影射元代基层治理问题。施耐庵曾在杭州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去。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对元代官场生态有了一定了解。

    牛二们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背后有腐败的元代官场为其充当“保护伞”。

    元代很长一段时间废除科举制度,令官员文化水平飞流直下三千尺。“江淮行省至重,而省臣竟无一人通文墨者”,“州县三四员,字不辩王张”,官场上文盲扎堆的现象并不是个案,导致整个官僚机构政治素质低下,后果不堪设想。

    掌握实权的蒙元权贵们大多不懂汉文,让一些粗通文墨的吏员有空可钻。贪官污吏一配合,便胜却人间无数。他们演绎出了许多脑洞大开的官场荒诞剧,比小说还精彩百倍。例如河南小官范孟居然对本省大员大举屠刀,自封“都元帅”,把官场闹了个底朝天。

    

    官吏们只思权钱,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句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叶子奇《草木子》)官吏们思考的是如何捞钱,根本不为老百姓着想,“漫不知忠君爱民之为何事也”,因此对牛二们视而不见。再说牛二一穷二白,官吏们从中捞不到油水,又何必费神?社会上牛二就变得越来越多,法治废弛。

    刘伯温就曾向朱元璋进言:“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法治“宽纵”让官员贪腐层出不穷,国家机器运转失灵,基层治理完全陷入混乱。所以说,不是牛二有多牛气,是因为官场腐败不作为让他才有了发展生存空间。

    三、牛二们的产生

    流氓无产者牛二孑然一身,无生产资料,谋生手段就是在街头“撒泼、行凶、撞闹”。牛二是流民群体的一个缩影。长期战乱、自然灾害、土地兼并、赋役繁重、高利盘剥,这些天灾人祸都会造成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流离失所,成为游民盗贼。这些人涌入城市,又缺乏谋生技能,身强体健者就有了当牛二的资本。牛二占据的地盘是在开封城CBD天汉州桥一带,经过长期经营,混上了“没毛大虫”的绰号,形成人见人怕的局面。不过从牛二的外表看:“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濑濑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卷螺发”,此人并没混得头脸体面,也是挣扎在贫困线上。

    

    有元一代的流民问题十分严重,而且没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为解决流民问题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如“流民还业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减半”、“均赋役,招流移”。但是由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肆意搜刮,这种局面没有多久就被打破。到了元世祖统治后期,全国流民比例达到二十分之一,触目惊心。元代 继任统治者们更是对这一问题没有教好解决,还开了历史的倒车,最终社稷覆亡。

    参考资料:《水浒传》、《诚意伯刘公行状》、《元史》、《庚申外史》、《元代流民问题浅探》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