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生活采风 >> 正文

琴台客聚:便辟便佞之臣

发布日期:2019-07-12 00:00:00

潘國森

 香港殖民地時代共有二十八位來自英國的總督,他們離任之後,政府大多會找些地標以其命名,作為紀念。但有兩個例外,其一是落難總督楊慕琦,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經成為戰俘、捱盡苦頭;還有末代港督彭定康。全港沒有任何街道、公共設施、建築物以二君命名。

 香港許多街道以過去的港督命名,既有通衢大道,亦有不甚重要的小街。最出名的自然是九龍半島的幹道彌敦道,香港島則有德輔道和軒尼詩道,都是繁華的大道。還有堅尼地道、甚至港島西區的堅尼地城。這幾任港督的中文譯名都好。例如「彌」是更加,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敦」是敦厚;以德輔仁當然好;軒既可以是車子,亦可以是讀書人的書齋等等。

 第一任港督砵甸乍,清廷官方譯為璞鼎查,璞\是美玉、鼎是祭器,都是美好的字。砵甸乍之名,只有廣府人才看得出問題所在。「砵」令人想到「沿門托砵」的乞丐,甸與顛同音,乍與詐亦同音(普通話則聲調不同),似乎暗諷其為顛狂欺詐之人,回歸時曾經在雜誌撰文提及,港島的砵甸乍街就是紀念這位首任港督,現已改名為「砵典乍街」。當年還提到麥當奴總督,譯者故意選這個「奴」字,似乎在罵他這個姓「麥」的港督無非是「當」個「奴」才。今天凡遇上Donald、Donnell之類的英文名,似乎已沒有人選「當奴」而以「當勞」代替。

 近日重看歷任港督的資料,忽然發覺羅便臣總督的譯名亦似有玄機。原來香港共有兩位羅便臣總督,分別是第五任和第十一任都姓羅便臣。現時港島的羅便臣道是紀念第五任港督,因此亦有說法謂香港沒有任何事物以第十一任的第二位羅便臣總督命名,與楊慕琦、彭定康一樣未得禮待。

 「羅便臣」有甚麼問題?便最常用的解是便利、方便之意,但是與臣字連在一起,難免惹人遐思。孔子說損者三友,就有「便辟」和「便佞」,前者指善於迎合他人;後者指巧言善辯、阿諛奉承。當年的譯者是否有諷刺這個姓羅的英國總督是個便辟、便佞的奸臣?

 歷任港督之中,金文泰的中文水平較高,除了港島有一家以他命名的著名中文中學之外,還有頗具氣勢的「金督馳馬徑」(Sir Cecil's Ride)。其夫人亦妻憑夫貴,另有「金夫人馳馬徑」(Lady Clement's Ride),紀念他伉儷二人。同樣以徑為名,麥理浩徑(MacLehose Trail)和衛奕信徑(Wilson Trail)雖然更長,但是「遠足徑」終究不及「馳馬徑」那麼威風凜凜。

 香港回歸之後政體有變,再無總督,而易之以不掌軍權的行政長官。第一位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提早辭職,第二位曾蔭權上任以來,沒有人提出弄個甚麼地方紀念董官。看來往日紀念香港總督的傳統就此告終。

来源:香港文匯報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0.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