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3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男孩女孩与生俱来的不同玩具兴趣偏好

发布日期:2019-07-09 00:00:00
    作者:科学未来人

    接触过小孩的,应该知道小男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小女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吧?我曾经送一个玩具熊给一个14月大的男孩,他一把给扔了,再给再扔,过了许多天还是如此。他喜欢车,推着叮当响,满屋子乱窜那种。这让我感觉非常讶异!穿着裤子的小熊那么可爱!不应该跟着我一起“文化建构”一下吗?

    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真的对人类的真相感兴趣,似乎应该是多看多知,最好多想想。但有的人得到一个理论就抱定不放,并把它简化为几个名词,然后厮守终身,言必称“后天文化建构”、“性别标签”等等等等。我很怀疑,这些人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求知。

    比如关于男女性别差异性的偏好,对颜色的、对玩具的、个性的等等,目前学界有三个解释性的假说。developmental theories (Kohlberg, 1966),gender schema theories (Bem, 1981; Martin & Halverson, 1981; Martin, Ruble, & Szkrybalo, 2002),基本认为性别角色获得分3阶段:gender labeling, gender stability, and gender constancy,认为孩子自己根据后天环境或文化暗示定义性别,并意识到社会环境下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不知道为什么好多人喜欢这两个理论,爱的不行。是因为这两个理论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科学依据”吗?学术政治化?实际上,许多研究提出了相反的证据。比如幼儿在gender stability之前,就表现出特定的性别类型偏好(Ruble, Martin, & Berenbaum, 2006)。再比如, hormonally influenced behavioral假说,激素与行为的关联证据怎么解释?高浓度雄性激素就是与大脑男性化与男性典型行为相关啊!(Hines, 2004)

    比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女性胎儿暴露于异常高浓度的雄性激素就会得这种病。表现就是不但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从而不得不采用保留阴蒂背侧血管神经束以及腹侧完整尿道板的阴蒂成形术来矫治,连个性也男孩子化,更爱玩男孩子爱玩的玩具,这个病的研究太多了(Berenbaum & Hines, 1992; Meyer-Bahlburg et al., 2004; Nordenstrom, Servin, Bohlin, Larsson, & Wedell, 2002; Pasterski et al., 2005)。CAH女孩的表现就是与过量雄性激素暴露有关,而不是与其他疾病相关(Auyeung et al., 2009; Hines et al., 2002)。

    再比如12月后的孩子会走路了,男孩子一般喜欢玩车,女孩子一般喜欢玩娃娃(Berenbaum and Hines, 1992;Carter and Levy, 1988; Eisenberg and Wolchik, 1985; Frasher et al., 1980; Perry et al., 1984; Sutton-Smith and Rosenberg, 1963; Turner et al., 1993)。有人说这是文化建构,父母给他们买的玩具有性别差异。这种观点用得着反驳吗?养过孩子问问自己,可不可以向15月大的男孩子灌输“性别差异”?图1:兽医作证,还没有达到认知性别的小恒河猴“男孩”,就更喜欢警车玩具,然后小恒河猴“女孩”更喜欢布娃娃(Alexander & Hines, 2002;Hassett, Siebert, & Wallen, 2008)。粤语:这怎么解释怎么说?“点解会咁??”

    

    

    要想解释这些情况,要从尊重客观事实开始。比如,这些差异的背后与人类大脑演化出的分类系统有关,不同的情感表达或面部特征、玩具色彩或特征,对不同性别来说有不同的适应性意义。女孩为什么喜欢暖色调(红或粉红),男孩更喜欢冷色调(蓝色或绿色)?为什么女孩更喜欢娃娃形状的玩具,而男孩更喜欢滚动性或主动操纵型的玩具车?女孩似乎更喜欢类似于有生命体的玩具,而男孩似乎更喜欢运动的、无生命体玩具?这其中很可能有性别上的固有差异,与生俱来,比如雄性激素对视觉系统处理物体特征与运动信息的影响(Berenbaum & Hines, 1992)。认为文献老的再看两篇新的:Neonatal Sex Assignment in 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A Philosophical Introspection,2017;Beyond Pink and Blue: The Complexity of Early Androgen Effects on Gender Development.,2018。人类毕竟是基因-文化协同演化的物种,怎么能那么偏爱culture而避而不谈gene呢?偏心显然不对(Sheri A. Berenbaum,2018)。人类毕竟是基因-文化协同演化的物种,怎么能那么偏爱culture而避而不谈gene呢?这不对(Sheri A. Berenbaum,2018)。

    

    但是很奇怪,似乎有一种趋势,认为人类男女的性别差异纯是社会建构的( gendered socialization),像考拉抱桉树一样抱定性别认知理论不撒手。不知道为什么。个人一直相信,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很容易盖的很高,但路人瞟一眼,不经意的一脚就塌了。就算别人不上来踹一脚,难道自己心里没数这东西可靠不可靠?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