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9
网站首页 >> 凤眼天下 >> 正文

“崇洋媚外”的地名,可不只中国有

发布日期:2019-06-21 00:00:00
    华玄洪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地名改地名崇洋媚外种族歧视中国佬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华玄洪】

    最近改“崇洋媚外”地名这事闹得挺欢,其实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上,经常让别的国家“崇洋媚外”。

    在中华文化辐射范围内的例子就太多了,那么多汉字地名,大部分还极具中国特征,甚至与中国地名“同名同姓”。

    比如韩国除了众人皆知的“汉城”、汉江,江原道还有一个“襄阳郡”,庆尚南道有“咸阳郡”。越南也是如此,有西宁市、重庆县等等。这些还都是大的行政区划,如果缩小空间尺度,或者拉长时间尺度,肯定就更多了。

    周边我们就此打住,其实千里之外也有啊,比如柏林。

    开个玩笑。德国的柏林知名度高多了,肯定不是他们看着中国的柏林村“崇洋媚外”;但咱们各地的柏林村应该都是和柏树林有关,也不能算“崇洋媚外”。

    

    而柏林胡同来源于柏林寺,还是“京师八大庙”之一。柏林寺的名字来源也是因为柏树,据说那里有许多棵元代、明代的古柏。康熙题过词:“万古柏林”,乾隆题过诗:“柏林古刹炳长安,岁久榱题惜废残。况是近临跃龙邸,特教重焕散花坊。”(《柏林寺拈香诗》)

    

    本文图片均为作者收集,具体来源见水印,下同

    不过别和河北石家庄的柏林禅寺搞混了。那是完全不同的寺庙,寺前有片柏林,所以得名。明代的王世贞题诗云:“赵州城东古柏林,赵州阇黎知我深。究竟现应居士法,不须瓜蔓老婆心。”大家可以比较下,和乾隆的诗那个更好。

    

    下面说正经的。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真有个“崇洋媚外”的地名:“北京”(Pekin)。

    有人可能要问,Pekin不是Peking啊,对,那是Peking拉丁化后的名字。

    这个“北京”只是个小城,和我们的首都没法比,人口仅35000人左右。它位于伊利诺伊州的塔兹韦尔县,本来当然是印第安人的地盘。1824年,白人农民萨普(Jonathan Tharp)才来这里建了座木屋,第二年他老爸雅各布和其他欧洲移民就跟来定居了,和印第安人住得很近。

    

    1829年,县里开始选址建镇,并把这块地奖励给几个军官、士绅。其中克伦威尔少校的老婆伊丽莎(Eliza)把小镇定名为“北京”。

    克伦威尔夫人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名字呢?因为她觉得穿过地球,这个小镇的对面就是“北京”。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北京的对面应该是南美。即使同纬度穿过地球,东经116度对应的经度也应该是西经64度,在大西洋里,而不是伊利诺伊这个北京的西经89度。

    这个命名虽然不能完全算作“崇洋媚外”,甚至还有点“呆萌”,但也和当时中国的国力与形象多少有点关系。如果是1840年以后,恐怕他们不会选择一个弱国首都作为地名吧。

    不过我还怀疑,这个命名可能有另外一个“恶趣味”,Pekin与几位军官之一的姓帕金斯(Perkins)很接近,或许伊丽莎顺便也拿这个打趣呢。不过此说不见于正史,只是我的揣测。

    那么印第安人怎么办呢?

    当地印第安人在1812年战争时站在了英国一边,失败后与美国政府达成了和平协议,因此在1832年的黑鹰战争期间还保护了白人定居者。

    然而,好景不长,在黑鹰战争结束后,伊利诺伊州政府就和当地印第安人重新“谈判”,把他们全部迁出了州境。从此之后,这个“洋北京”当然可以大发展了。

    后来的历史和中国就更没关系了,到现在那里的亚裔占总人口也不过只有0.9%。当地有个“北京日报”(Pekin Daily Times),不知道中国《北京日报》的编辑记者们,是否和他们有过交流啊。

    还有件趣事,值得一提。北京社区高中(PCHS)的校队俗称“北京中国佬”,对,就是那个现在被视为种族歧视的“Chink”。从1930年代起就是叫这个名,直到1980年昵称才从“Pekin Chinks”变为“Dragons”,但有些校友至今仍反对改名。

    

    

    队伍的卡通吉祥物是“‘竺’子先生”(Mr Banboo,不是Bamboo哦)。而场上亮相的吉祥物形象则是穿着中式服装的一男一女。球队每进一球,他们就会敲一次锣。

    

    

    

    正常情况下,很难相信,队伍会把一个有侮辱性的词用作自己正式的昵称。

    华裔对此的反应也来得很晚,1974年才有华裔团体访问高中,要求修改队名,一开始还被学生投票否决了。事件后来引起了全国关注。

    在争议声中,当地人的言论不断流露出自己并无恶意。比如1980年改名后,有的人说:“我爸就是中国佬(即是PCHS校友),他也不想改名。”学生还纷纷罢课抗议:“我们都是中国佬。”并说当地已故的参议员也是“中国佬”。

    

    这件事对理解美国政治正确和涉华歧视的演变,是很重要的参考。

    伊利诺伊州北京的故事就到这里,但美国并不只这一个北京。

    在伊利诺伊州隔壁的印第安纳州,有一个“新北京”(New Pekin)。人口才一千多人,按中国标准只是个村子。

    1818年就有白人进入此区域,早于伊州北京,毕竟它在东边嘛,要来得近些。但定名为北京却是在1831年,晚了两年。

    

    这个小镇起到了驿站的作用,得以兴旺20年,然后铁路在更北面的地方建成了。最终,原有的小镇彻底衰败,变成了“旧北京”,铁路边上的新聚落自然就是“新北京”了。

    小镇还自称是美国连续举行独立日庆典最早的地方,可追溯到1830年。不过罗德岛的布里斯托尔宣称庆典起始于1785年,完胜“新北京”。

    无论它是不是最早,这么个爱国小镇,虽然叫北京,肯定很难说它是“崇洋媚外”吧。

    其实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美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在地球的对面,因此用中国地名命名的例子并不鲜见。另一个有名的例子是,1805年俄亥俄州命名的“广东”(Canton)。

    洋名过于泛滥,确实没有什么好处,只要不影响群众生活,整改也就整改了吧。但谁能想到,即使是一个地理不及格和脑洞思维引发的“错误”命名,传个两百年不到,也能变成一段历史趣闻。普通中国人更不会想到,在大洋彼岸,曾有人因为地名带来的积淀,而自豪地高喊“我是中国佬”吧。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