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7
网站首页 >> 生活采风 >> 正文

琴台客聚.「在富能貧」的「番客」

发布日期:2019-05-30 00:00:00

彥 火

 日前,與無線電視台監製和導演潘嘉德兄茶x,聊起菲律賓的老父。他表示,他有一個強烈的心願,就是拍一套《過番》的電視劇,我大表贊同。

 「過番」是閩南語。「番」是番邦(異國的俗稱),「過番」意喻到異國覓生。

 潘嘉德是我的鄉里,他的父母兄弟都是菲律賓華僑。他的父母打從年輕開始便往菲律賓尋活計,在那裡打拚大半生,並在那裡終老。

 他的父母在菲島兢兢業業,勤奮謀生,長年積蓄下來的血汗錢,匯寄到閩南家鄉南安,捐助文教事業,還在鄉下興建一座古色古香美輪美奐大厝,聞名遐邇,鄉親提起「用箱叔」(潘嘉德父親的暱稱),無不豎起大拇指。

 我每趟去探望老父,途次馬尼拉,都會在用箱叔馬尼拉家落腳。不知者,準會以為對家鄉慷慨捐輸、建大宅的用箱叔,在菲律賓是「養番狗,住洋樓」——過荌礸堛漸肮〞滿C

 其實不然,用箱叔雖然在馬尼拉經營雜貨店,一家子卻住在馬尼拉老區的一幢有點破舊二層式的板房。

 用箱叔為人低調,作風樸實,生活節儉,與老父一樣,上身長年穿茧u袖的內衣汗衫,下身穿一條老舊的短褲,雙足踢茪@雙舊拖鞋。只有在喜慶日子或過年過節,才外加一件恤衫,「居豐行儉,在富能貧」,正是唐朝大官房玄齡說的境界。

 老華僑雖然讀書不多,但他們卻深諳「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曾國藩語)的道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和心性:「過番」不是來享受,而是來賺錢養家,福蔭鄉梓後代的,所以他們都是死命幹活,省吃儉用,整個心思都放在家鄉和下一代身上。

 老父十二歲開始,便離鄉背井,遠涉菲律賓。僑居菲島近四分之三世紀的他有一句口頭禪:「我是喝家鄉的水長大的。」

 誠然,在父親的身上流淌華胄的血,他像其他老華僑一樣,雖入籍外國,卻有點「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味道。

 在近七十個春秋菲島生活,他學曉一口漂亮的大家樂(菲律賓的國語),熟稔菲人的風土人情,擅於與菲人打交道,但他卻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華人。

 他經常說,華人所以能夠在菲島立足,是全靠勤奮和節儉。

 相反地,菲人大都抱荂u今天有錢今天花」的即時行樂心態的。

 老父重複茈L許多同輩人的人生軌跡:年少拚命幹活,胼手胝足積蓄了一筆錢,返家鄉討媳婦,然後再返到菲島打拚,把攢到的錢,輾轉匯到內地。

 老父也曾寄錢到鄉下起屋。但他與其他華人不同的心態是,他只有一個與菲律賓女子誕生的孩子。說穿了,我不過是一個養子。所以他早年的心思都放在弟弟身上。

 弟弟是「出示仔」(閩語,指在異國出生的華裔青年),他是受寵的一群。「出示仔」意喻父母有一定家底,他們不用像父母那樣為生活打拚,過茪韙g籍年青人更優越的生活。

 菲島老一輩華僑與年輕一代的出示仔之間,可以說是咫尺天涯,前者大都葆有很多中國傳統的精神,後者大都予以揚棄,尤其是在大都市,出示仔的行止直追香港的時代青年,只有在小鎮或山區,仍能尋到華人特有的那份樸真和情致。


(《我的父親》之五)

来源:香港文匯報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