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身世模糊的鬼谷子,真能操纵战国乱世谜棋

发布日期:2019-05-17 00:00:00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专著《先秦古国志》系列,文章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等。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

    先秦诸子里最令人浮想联翩的,要数老子和鬼谷子了。比起同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子,虽然鬼谷子在后世地位都颇有不如,然而其人的事迹却更加神秘。一来是他的名字“鬼谷”,听起来就像是百鬼夜行的地方,而他也被后世道家尊为神仙,又被兵家尊为先祖;二来战国不少英才似乎都出自他的门下,比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尉缭甚至韩信,这些人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国以至秦朝的时局。

    

    那么,鬼谷子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一、制造鬼谷子

    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史记》。其中《苏秦列传》提到:“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另一篇《张仪列传》则说:“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那么,在《史记》中,鬼谷子是被视为苏秦和张仪两人的老师。两汉之交的扬雄在《法言》说“或曰: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

    东汉则有一些增饰。王充《论衡》里提到,鬼谷子对两个徒弟说,你们谁能说得我流泪,以后就能够获得国王的封地。结果两人都说哭了鬼谷子,但苏秦上场时鬼谷哭得更猛烈些。应劭《风俗通义》则说鬼谷子本人也是六国纵横家。可见,苏秦、张仪师从鬼谷学习纵横术的说法,在两汉时期非常盛行。但从西汉到东汉,还是有了一些戏剧性变化。似乎时人认为苏秦比对张仪更优秀,实际上两人各领风骚、难分高下。

    到了魏晋时期,鬼谷子形象开始变化。东晋郭璞在《游仙诗》中歌咏过:“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把鬼谷子说成许由一样的隐士。他还在《登百尺楼赋》中提到“揖首阳之二老,招鬼谷之隐士”,又说鬼谷子和伯夷、叔齐一般。而六朝的《海内十洲记》却说秦始皇向北郭鬼谷咨询过东海祖洲,然后派遣徐福过去寻找仙草,这样鬼谷子又有些方士气质了。

    

    南朝陶弘景作《真灵位业图》,正式把鬼谷子列入道教神仙体系。唐朝杜光庭在《录异记》里提出鬼谷子甚至是黄帝时候人,到周朝才跟随老子一起到西方去了;他又在《仙传拾遗》提到鬼谷子是晋平公时人,隐居在鬼谷,姓王名誗(chán)。后世据形讹为王栩、王诩;据音讹为王禅、王蟾;宋朝《子华子》则又说鬼谷子叫刘务兹。这些给鬼谷子安排的姓名显然都不可靠。

    唐朝李虚中曾为《鬼谷子命书》作注,提到此书为鬼谷子所传,这是一部以出生时日、干支推算命运的著作。唐朝以后这种伪托鬼谷子的算命书籍层出不穷,如《鬼谷子天髓灵文》《鬼谷指心课天镜占书》《鬼谷拆字林》等等。直到今天,书摊上还有不少所谓鬼谷子算命的书刊。魏晋隋唐时期鬼谷子产生的这些隐士、方士、道士、仙士、命士等诸多形象,整体来说都是受当时道教信仰和志怪风气的影响。

    

    到了宋朝,鬼谷子又多出两个弟子,这就是孙膑和庞涓。洪适《盘洲文集》说“庞涓之浅尝鬼谷,遂致马陵之祸”,说的是庞涓在鬼谷子这学习浅尝辄止,所以导致了马陵之战的失败。而《史记》说得很清楚,孙膑和庞涓一起学过兵法。所以明朝小说《东周列国志》就把孙膑、庞涓、苏秦、张仪都列为鬼谷子弟子,对后世民间传说影响很大。明朝兵书《武备志》则说魏人尉缭也是鬼谷子门生。朝鲜古典小说《帷幄龟鉴》则又以韩信亦为鬼谷弟子。

    今人房立中《新编鬼谷子全书》所收录的民间传说,毛遂和徐福也成了鬼谷弟子。如果通过网络引擎搜索,则结果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凡是有点名气的战国人物,如范蠡、商鞅、白起、王翦、李斯等,居然统统成了鬼谷子弟子!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整个战国时期真是鬼谷子的一盘棋了。可是就连《史记》的说法都有破绽,更遑论后世这些捕风捉影、不着边际的记载了。

    二、鬼谷子探源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其中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内容不见于《战国策》和《史记》,为我们研究战国史和纵横学说提供不少新资料,其中就有不少涉及苏秦的史料。战国史专家杨宽结合其他文献的记载,考订出苏秦于前285年作为燕国间谍被齐闵王处死;而张仪早在前310年去世,其对手是魏人公孙衍。苏张虽在时间上有交集,但活动在政治舞台上的时间相差二十年,《史记》《战国策》说法均不可靠。

    杨宽先生的分析有理有据,这就带给我们另外一个问题:鬼谷子其人是否存在呢?杨宽先生本人就指出:“所谓鬼谷先生,不可考,当出伪托。今本《鬼谷子》乃伪作。”另一位战国史专家缪文远也说:“鬼谷先生实为假托人名,不必求其人以实之。鬼谷所在,亦不必指实。

    本人同样认为鬼谷子极大可能不存在。但我们其实不需要过于深究,而应该更注重的文献里鬼谷子的演变过程。至少在汉人心中,鬼谷子是存在的人物;但即使鬼谷子真实存在,他也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理论派学者,他的名气完全来自于苏秦和张仪。

    接着要说“鬼谷”到底是什么意思。《史记》称“鬼谷先生”而《论衡》称“鬼谷子”,可见“鬼谷”是姓氏无误。战国秦汉时期有大量复姓,后世不少已经失传了,今天没有这个姓氏倒也不奇怪。因为氏名又大量来源于地名,所以极可能存在一个叫“鬼谷”的地方。

    

    《战国策》提到一个“槐谷”,同时在《史记·甘茂列传》写作“鬼谷”,此处“鬼谷”当是“槐谷”之误,“槐谷”在扶风池阳(今陕西咸阳一带)。那么鬼谷子的“鬼谷”是否也是“槐谷”呢?不好说。东晋徐广《史记音义》指出在颍川告城(今河南登封一带),这两种说法主张的人最多。除此之外,还有河南淇县、新疆哈密、浙江宁波、四川广汉等多说,可以说是跨越了整个中国,当然都没有太多可靠的证据。

    对于“鬼谷”一名的由来,也是众说纷纭。除了可能是“槐谷”之误外,东晋王嘉的《拾遗记》指出“鬼谷”当是“归谷”,归谷就是归隐山谷的意思。而本人比较认可许富宏先生的说法,认为“鬼谷”因鬼族人居住得名。鬼族人前身是商朝的鬼方,“鬼”当是商人对此的蔑称。到周朝则叫赤狄,分布在晋国东部北部,他们还建立过胡国(今河南漯河)。族人在周代即以鬼(隗,归)为姓,晋文公和赵盾就娶过一对来自赤狄的姐妹花季隗、叔隗。

    至于孙膑、庞涓,当然也不会是鬼谷弟子。一方面,孙膑、庞涓活动的时间比张仪又要早个几十年,今人多说鬼谷是个学术流派或培训机构,当然也纯属臆测,在《史记》中只有一个鬼谷;另一方面,鬼谷子在汉朝还是作为纵横家代表出现,而与兵家无涉。孙膑、庞涓为鬼谷子弟子实属宋朝以后的说法,当取自《史记》里孙庞二人为同门走向敌对,与苏张二人这点相似的经历敷衍而成。

    三、《鬼谷子》其书

    相对于鬼谷子其人,《鬼谷子》其书的争论更大。因为鬼谷子其人是否存在,虽然民间可能更加关注,但史学界并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学者们更加注重的是《鬼谷子》一书的真伪。

    对于鬼谷子的言论,西汉仅有刘向《说苑》记录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鬼谷子说,别人不喜欢你的时候是很难纠正他的,劝说行不通那是你的道理没说清楚;道理说清楚还说不通,那就是你没有坚持;坚持了还说不通,是因为没有切入对方的喜好。只有说清道理,坚持住并且迎合对方,这样的言论才会真正进入对方心中。像这样游说还不成功的,天下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游说就是所谓的“善说”。

    除了《说苑》之外,刘向本人还编写了一部《别录》,收录了当时皇家搜集的藏书书目,这是我国最早一部目录学著作。他的儿子刘歆在此基础上又编写了《七略》,东汉班固在《七略》基础上又作了《汉书·艺文志》。在《汉书·艺文志》的纵横家图书里,有《苏子》三十一篇与《张子》十篇,但却没有记录《鬼谷子》。

    最早记录《鬼谷子》的目录学著作,是唐朝《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同时提到有西晋皇甫谧、隋朝乐壹注过《鬼谷子》。宋朝《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也收录了《鬼谷子》,同时提到了南朝陶弘景和唐朝尹知章注《鬼谷子》。这样看来,《鬼谷子》一书大概在六朝时就已存在,而到唐宋才得到了官方认可。

    

    但与此同时,有人开始提出对《鬼谷子》的怀疑,这就是古文大师柳宗元。他是一位很有疑古精神的人,对《论语》《列子》《鬼谷子》等书都提出了质疑。其中《辩鬼谷子》一文就提到,因为刘向父子和班固的书中没有记录《鬼谷子》,所以应该是后出的伪作。而且柳宗元对于此书的内容思想颇有微词,“其言益奇,而道益陿(狭),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坠。幸矣!人之葆之者少”,认为这是一部宣传阴谋论的小道之作,所幸没多少人去学习。

    柳宗元此说一出,后世不乏学者跟风响应。明朝胡应麟在《四部证讹》认为《鬼谷子》内容浅陋,苏秦张仪的老师不致于这么猥琐低下,而且也不像是战国时作品,很有可能就是皇甫谧自己编造的。清朝姚际恒也认为是六朝托名之作。近人崔述、梁启超、钱穆、杨宽等也都认为《鬼谷子》为伪作。这种说法至今仍是主流观点,市面上对《鬼谷子》的研究论著极少,比较重要的只有许富宏、萧登福等人作品,可见从古到今都不受重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鬼谷子》虽然不是后世伪书,但也不认可鬼谷子其人存在。那么作者是谁呢?就是号称鬼谷弟子的苏秦。此说最早是乐壹注《鬼谷子》提出的,他说“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唐代张守节也认为《鬼谷子》就是《汉书·艺文志》的《苏子》,这不就解决了《汉书》无《鬼谷子》的问题吗?《旧唐书》《新唐书》更是直接认定说《鬼谷子》为苏秦撰。近人余嘉锡先生也支持是苏秦所作,不过他认为《鬼谷子》不是《苏子》。

    近几十年来,随着出土古籍批量的发现,一些学者又对《鬼谷子》重新考察,不少人倾向于认可其是真书。一方面,不少出土简帛都没有收录入《汉书·艺文志》;另一方面,《鬼谷子》一些内容与出土简帛在字词语法上多有相似性。李学勤先生就认为,尽管传世的《鬼谷子·符言》与《管子·九守》内容在存在很大重合,但《符言》却比《九守》更接近帛书文字,可见《符言》比《九守》写作更早,并下结论说“《鬼谷子》(至少其一部分)并非伪书”。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学界对于“真伪”的标准。王晖先生指出,作伪分为“有意识作伪”和“无意识作伪”。“有意识作伪”如西汉张霸献伪古文《尚书》,这是在《尚书》失传后自己有意制造的赝品;而“无意识作伪”如《黄帝内经》《管子》,前者是后人托名之作,后者是学派集体创作。虽然不能归于黄帝、管子本人,但并不能以伪书论之。故按照这个标准,《鬼谷子》不必非是本人创作,只要是苏秦或者战国西汉纵横后学所作,都不算伪书。

    但问题是,即使部分内容被证明接近西汉文法,就能证明《鬼谷子》是真书吗?这种结论当然为时尚早,所以李学勤说法也有所保留。实际上,如果是六朝人有意识作伪,极有可能也会收集一些秦汉流传下来的片段,但更多内容还是来源于自己的思路。更关键是,它并非高明的作品,研究者寥寥这一现象,本身已经说明思想价值不高。如果真的想要了解鬼谷子,可以读许富宏先生的《鬼谷子集校集注》,这是目前较好的《鬼谷子》注本。

    而市面上不少对鬼谷子的解读,侧重鸡汤成功学鸡汤一类,无非是借个外壳推销自己的观点,和托名鬼谷子的算命读物没有本质区别。今天有人宣传“《鬼谷子》被禁千年”,与吹嘘“鬼谷门生遍战国”一样,实属哗众取宠的无稽之谈。《鬼谷子》其书就算真品,史学价值也远不如《老子》《孙子》《战国策》这些经典的诸子百家书籍;正如其人就算存在,也颇不如苏秦、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丰功伟绩,完全没必要吹捧上云霄。

    总之,我们应该抹去其人其书的神秘色彩,回归其在历史学中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李学勤:《〈鬼谷子·符言篇〉研究》

    许富宏:《〈鬼谷子〉研究》

    萧登福:《鬼谷子研究》

    夏丹妮:《鬼谷子形象的流变及其文学影响》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0.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