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社区动态 >> 正文

UCLA-中國周論壇主題演講:《從黃禍到模范少數民族》

发布日期:2019-05-16 00:00:00

UCLA國際研究及全球事務副校長范芝芳博士(右四)、UCLA亞太中心主任周敏教授(右五)、UCLA東亞語文學系圖書館陳肅館長(右二)接受《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中文和英文版的捐贈

【美新社劉骁宗洛杉矶報道】5月14日,UCLA亞太中心與『中國周』(ChinaWeek 2019)聯合舉行公共論壇,探讨移民、和美中關系如何塑造華裔美國人生活的話題。

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執行長陳十美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用英語發表了精彩的《從黃禍到模范少數民族(From Yellow Peril to Model Minority)》演講,獲得與會來賓們的好評。

陳十美從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花費近8年時間編撰的《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中文和英文版的内容中節選、精煉,用在其演講中。演講結束後,陳十美也與多位編撰成員一同将《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中文和英文版捐贈給UCLA亞太中心。

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執行長陳十美在演講中提到,“華裔是美國最大的亞洲裔群體。我們的祖先早于大多數來自南歐和東歐的移民來到這片土地。我們在美國已有170多年的歷史。”

 

1910年,華工在洛杉矶華埠鋪設馬車軌道。(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供圖)

“在19世紀40年代後期的淘金熱期間,第一批重要的華人移民來到了美國。早期的華人移民主要是來自中國廣東省南部四邑的農民。他們首先在采礦業工作,然後建造落基山脈西部橫貫大陸鐵路最困難的部分。然而,19世紀70年代末經濟狀況不佳以及對“黃禍”的恐懼使得中國移民成為種族主義和排斥的目标,導致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

“因此,中國移民建立了唐人街以實現自我保護和重組了他們在加州唐人街和全國其他城市中心的生活。即使在1943年廢除“排華法案”并且美國和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盟友之後,華裔及其成員基本上仍然被排除在美國生活中的參與和同化之外。盡管多年來中國人遭受排斥和嚴厲的種族歧視,但華裔仍然堅持并繼續努力使美國成為一個新的家園。”

1948年洛杉矶華埠一角,将因為建造停車場和高速公里而被拆除。(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供圖)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們目睹了美國華裔的顯着轉變。在人口統計學上,華裔數量呈指數增長 - 從1960年的240,000增加到2017年的500多萬 - 主要是來自于四面八方的國際移民。目前,美國是東南亞以外最集中的華裔人口的集中地。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移民來自不同的起源,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柬埔寨,老撾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不同地方。他/她們在社會經濟背景方面也各不相同,不僅包括低技能農村農民和城市工人,以及身無分文的難民,還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和資源豐富的企業家和投資者。他/她們不再在唐人街被隔離,而是遍布全國各地,城市中心, 甚至偏遠的郊區。”

1980-2010,30年間華裔教職員比例變化圖表(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供圖)

“現在,華裔逐漸成功地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并在科學,技術和工程,醫學和醫療保健,法律,商業和教育方面變得高度可見。在全國范圍内,華裔受教育程度超過54%的成年人口已獲得學士學位和高級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相較美國平均成年人總數的30%是高出很多的。在勞動力市場方面,近一半的華裔從事專業職業。他/她們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為70,000美元,高于57,000美元的全國平均水平。我們現在有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8位就是移民。”

“與唐人街等民族聚居區自我隔離的老人不同,華裔新移民現在已經超越了唐人街的邊界,定居在中產階級的郊區,并改變了這些郊區社區。例如,在洛杉矶大都會市區,他們的存在義為聖蓋博山谷的十幾個城市的東部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形成了一個罕見而獨特的經濟文化區,被稱為‘中國民族區’,或者‘中國谷’。”

“随着他/她們逐漸在新的家園定居,中國移民及其子女正在為美國社會做出重要貢獻。這些貢獻将在最近出版的歷史書中有非常詳細的記載。”


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執行長陳十美介紹說,《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 一書是關于過去三十年華裔美國人在南加州的奮斗過程,和成就和貢獻。這是一個團隊義工項目,涉及400多位作者和研究人員,并使用各種方法,包括傳統和現代記錄方式,口述歷史,檔案和二級數據分析以及媒體數據分析。作為是主編,她利用當天的機會,宣傳這本重要的着作。

這個歷史項目的主要目标是彌合大家對華裔美國人在國家歷史的記錄中對美國社會貢獻的認識差距。這本書包含17章,大約有14,200頁,涵蓋了民族組織等廣泛的主題:社區發展,家庭,政治參與,技術,科學和醫學,教育,宗教,商業,大眾傳媒,文化藝術和體育。陳十美也舉例給與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美國華人在政治參與和選舉方面的進步: 

1960-2012年華裔民選官員的數量變化。(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供圖)

“以2013年底中文版完成後的統計,南加州共有36名華裔美國人在國會和市議會中當選官員。此外,還有37名選舉產生的學區教委成員。”

美國國會女議員趙美心博士(Congressmember Dr. Judy Chu)(美新社資料圖片)

“美國國會女議員趙美心博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趙美心的祖父來自廣東省南部。她是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三代華裔美國人。她獲得了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學士學位,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主 亞裔美國研究的碩士學位和來自加州職業大學的心理學院博士學位。 1985年,趙美心開始了她作為加維學區教委的政治生涯。 1988年,她在34歲時當選為蒙特利公園市議會議員。2001年,她在加州議會中獲得了議會議員。 2006年,趙心美競選加州平等統一委員會成員并獲勝。 2009年,她成為美國國會歷史上第一位來自南加州的女議員。”

陳十美也講述了華裔在慈善事業令人信服的事迹。

“中國成語《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牢牢地深植于許多華裔美國人的心中。在書中例舉了太多的記錄, 其中 

來自中國的移民謝明先生向南加州大學捐贈了8500萬美元用于支持。

瑞士銀行瑞銀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香港移民林日昇向羅撤斯達大學的母校捐贈了500萬美元,并捐贈了數千美元用于支持我們在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亞太中心的歷史項目和活動,包括今天這一個活動。

父母來自台灣的王文先生和夫人捐贈了200萬美元,在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建立了中美關系和交流的資助項目,并支持加州的許多其他慈善以義舉。

南加州的華人社區也有很多慈善組織。最着名的是佛教慈濟基金會。”

陳十美也指出,“華裔美國人對美國軍隊的貢獻也很顯着。華裔參軍的事迹可以追溯到内戰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加入了軍隊。根據蒙特利軍事學院的記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超過13,000名中國人在美國陸軍和空軍服役,盡管當時美國華人人口僅為78,000人。這是17%的比例,遠遠超越美國其他民族更大的百分比。即使當時有《排華法》,他們仍然在為國家服務。許多人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來證明自己是忠誠的美國人,以赢得尊重。”

“華裔美國人不僅在商業,科學和技術以及高等教育方面表現出色,而且在體育運動方面也不落人後。例如,關穎珊,她父母是來自香港的移民,是一名美國花樣滑冰運動員,被稱為“冰上蝴蝶”。她榮獲43種金牌,包括兩枚奧運獎牌和五項世界錦标賽。她于2012年入選最高榮譽的美國花樣滑冰名人堂。”

“張德培出生于新澤西州的一個台灣移民家庭,是一位着名的職業網球選手。他赢得了34個職業男子網球一等獎,并獲得了世界排名第二.17歲時,他赢得了法國公開賽,成為有史以來赢得大滿貫冠軍的最年輕的男選手。”

陳十美指出,這本書中刊載了許多的成就和貢獻。她特别提到其丈夫盧遂顯博士。“盧博士是理論粒子物理學家,物理和中醫教授,雙螺旋水和經絡水的發明人,以及量子健康研究所的創始人。 30多年來,他與加州理工學院和其他大學的頂尖科學家一起研究并創立了“量子醫學”。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希望保持健康,不要生病或不得不服用葯物或接受手術。盧博士通過将量子理論與東西方醫學相結合來創造量子醫學,成功地開啟了這種可能性。”

“在書中,記錄了許多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都說明了華裔在不同領域的發展和成就。無論華裔美國人在哪個領域,他/她們都為使美國成為一個更适合每個人生活的地方做出了巨大貢獻。”

陳十美最終以美國國會議員劉雲平的一段回憶來作結尾。


美國國會眾議員劉雲平(Ted Lieu)(美新社資料圖片)

“劉雲平是前托蘭斯市議會議員,他回憶起他的生活是如何從跳蚤市場攤販開始走向政治領袖的:我出生在台灣台南,3歲時來到美國。我的父母是移民來實現他們的美國夢。我的家人最終共擁有八家商店。從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到喬治城大學,我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走上了高等教育的道路。我積極參與政治,因為我希望能幫助美國的每個人都有與我一樣享受到優秀教育成長的機會。

2002年,我當選為托倫斯市議會議員,2011年,我成為加州參議院議員。2014年,我當選為美國眾議院議員。”


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副會長、UCLA東亞語文學系圖書館陳肅館長強調《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彰顯了華人華僑在美國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要貢獻。這也是本次論壇特邀陳十美做專題演講,并推介這本書的目的和意義。

“我們(華人)不說,也許就沒有他人會說;我們(華人)不收藏,也許就沒有他人收藏;希望大家一起奮斗,不僅要創作好、收藏好、宣揚好華人的故事,從而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好的資料和文獻。”陳肅館長這樣感嘆道。

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副會長、美國長堤加州州立大學(CSULB)亞洲與亞美研究系榮譽退休教授李三寶博士透露說,《光大傳承南加華人三十年史話》旨在獻給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華人子弟及其後代。因此中文版2014年出版,前後歷時4年多後,就馬上投入到英文版的翻譯工作中去。值得慶賀的是,耗時4年不到,英文版也基本編輯成冊。書中涉及的人名、組織名、作品名等等,都需要查證無誤,方能定稿,為此編輯團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南加華人文史保存基金會副會長及秘書長鍾希寅也坦言,翻譯中文版時,英文姓名重復的也有不少,因此給人物比對、事件比對、目錄索引造成一定困難。

相關報道與鏈接:

中國周活動重頭戲  UCLA-中國周論壇探讨華裔話題



来源:美新社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