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6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巅峰时期的苏联有多强大,这些数据告诉你

发布日期:2019-04-19 00:00:00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苏联。

    概括的说,苏联在冷战结束,1991年解体这段时间,一直是拥有世界第一陆军,世界第二空军和世界第二海军的强大国家。

    苏联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年10月-1982年11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在1965年-1975年之间,苏联经济实力飞涨。

    和很多人的常识相冲突的是,实际上苏联时期国内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相当高的。

    举个例子,1965年苏联的人均国民收入是美国的62%,到197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7%。(如果拿1975年和1965年的国民人均收入做对比,则增长了44%)。而即使到今天,中国人的人均收入也没有美国人的40%。后来苏联解体实际上和经济没什么关系,严格来说是政治出了问题。

    而1965-1975年这10年,苏联的经济实力整整提高了一倍。随着越战结束,美国军人阶级影响力崩塌,此时的苏联走上了国力的巅峰期,而美国也开始推行势力收缩策略。

    (历史上的美国直到今天都有一个世代参军的军人阶级,这个军人阶级在越战之前的政治影响力非常大,越战之后开始在政治上边缘化)

    

    当时间过渡到1975年后,此时的苏联核武器存量超过了美国,战略导弹部队实力全面超越美国。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都达到巅峰期的苏联其势力控制着全世界70%的面积。军事上,苏联的军费支出年年增高,从1965年到1981年,军费支出从326亿卢布提高到了1550亿卢布。

    到1981年时,此时的苏联装备各型坦克57000辆(还不包括其他华约国家,总计接近100000辆),而且此时的苏联坦克仍然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这种技术优势要到1990年后才消失)。

    而勃列日涅夫时期最著名的时间,当属“西方-81”军演。1981年,苏联为炫耀武力,威慑波兰改革派并震慑北约,举行了西方-81军演,并邀请了北约武官参观演习。

    西方-81军演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开始于1981年9月4日,历时8天。陆海空三军,战略火箭军全部参加了演习,投入的兵力超过50万人。演习中投入了上万辆坦克。此次演习中苏联达成了一个成就:“以平方公里为部队数量的计算单位”。此次演习中,苏联军方要求“最大限度接近实战”。导演部没有对演习进行任何限制,纯粹是红蓝双方的自由对抗。

    20世纪中后期,苏联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苏联在很多领域都超越美国。那么,有人会说了巅峰时期的苏联到底有多强大呢?

    巅峰时期苏联的强大,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苏联国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国土面积最大国家。巅峰时期苏联拥有1亿多人,当时苏联整体国民素质,甚至比美国还要高。

    2、苏联还是一个产油大国,西方一些专家认为,当时苏联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出售石油。

    3、拥有强大军事力量,苏联当时常备兵力高达300万左右,后备兵力上千万。同时苏联还有:各类坦克6万多辆、上千艘各种战舰、上万架各种作战飞机、4万多枚核武器。

    按照苏联当时的军事实力,想要灭掉整个欧洲只需要一个月时间。还有,当时苏联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N次。巅峰时期苏联的势力范围遍及全球,并且在很多国家都建有军事基地。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苏联15个成员国先后以独立国家身份加入到联合国大家庭。苏联在国外的所有财产、外交机构、军事设施,基本都由俄罗斯接收。

    

    俄罗斯专家分析,造成苏联解体主要有这3方面原因:

    1、经济,当时苏联将大部分资金都用来发展武器装备。

    2、文化,当时苏联对文化领域实行集中管理,各级文化单位都是由国家承包。文化学术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由国家说了算。

    3、军备竞赛,从冷战开始苏联和美国之间,为了可以战胜对方。发展了很多先进武器,发展这些先进武器消耗苏联很大一部分国力,用穷兵黩武来形容那个时期苏联一点都不为过。

    

    1984年是苏联的巅峰时刻。

    强大到令整个世界窒息。坦克海,战斗机云,时刻威胁着欧洲及中国。

    当时,苏联号称七天内横扫西德等前线对峙北约国家,一周之内推进到英吉利海峡,三个月内荡平欧洲。正因为苏联常规力量对北约的压倒性优势,逼得美国以核均势来平衡并不放弃首先对苏联采取核打击的政策。

    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苏联最终走向了灭亡。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苏联没有解体。那么,现在世界头号强国估计就不是美国,而是苏联。

    来源:阅读见闻

    作者:佚名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