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心灵感悟:漫谈薪水

发布日期:2019-01-15 00:00:00
薪水,即今日的“工资”,古时俗称“俸禄”,是历代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系劳动者的一种固定而特殊价值标识。《国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是始于春秋末的实物俸禄,且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左传.赵简子》曾有“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之说。至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粮食为主的俸禄制。往后逐步过渡到土地、实物、钱币,有的还包括谦人(仆役)、衣料等。{$ad_alumni}自古至今,拥有薪水就意味着跳出农门跻身“吃皇粮”一族。为使薪水发挥应有的作用,清雍正在位期间,还推出了“高薪养廉”的改革举措,虽然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但足已说明,薪水问题,牵涉到治国安邦、维和求稳的大计。

拥有薪水,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还是远远达不到富足标准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由差及官至发迹过程的形象写照。有过计划经济时代经历的都知道,其时的工资,是一个家庭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收入来源。那时的工薪阶层,尽管面上光鲜,小日子却过得紧巴巴。步入市场经济年代,收入水准逐步拉开,贫富出现两极分化。这期间薪水标准虽一浮再加,但总体上看,增幅还是缓慢的。表面上看,衣、食的环境差别不大,但市场杠杆导致的住和行的变迁,成了横?在工薪阶层面前的两座大山。公务员的薪水,仅仅是解决“温饱”,远远无法满足“小康”和“大康”。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诸大城市,一套住房、一辆小车,往往得花去公务员十至二十年左右的工资。

形势所迫,就有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新名词“下海”、“外快”、“灰色收入”等。到如今,多渠道的创收途径给很多皇粮一族提供了机会。由此带来的一个显着变化就是﹕人们对工资的数额不再关注,在他们眼里,薪水的功能只是一种身份的证明。现在不少机关实行了工资打卡制,但一些人一年到头都难得到那张数额不大的卡里光顾一回。从主要收入来源到沦为生活的“鸡肋”,薪水观念所反映的不光是思想上的革新,更有社会的进步。基于斯,公务员薪水的改革一直是各级政府的热门话题。

人一生到底多少钱才能够用﹖许多经济学家算了细帐,按眼下的内地消费标准,最多的要五百多万,最少的仅有区区数万。但在理据方面,至今没有人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薪水问题。有薪无薪的人,对生活的要求和观念是不一样的﹔就是同样的工薪族,由于经历有异,价值观念也是千差万别。说到底,“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围绕薪水而转的消费观,永远彰显着时代发展的脉搏。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