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0
网站首页 >> 谈古论今 >> 正文

顾颉刚的历史迷误

发布日期:2019-01-08 00:00:00
    《尚书》本身就是周王朝典藉,《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原藏于周王朝宫殿内,春秋乱世流传于社会,孔子问道伊令,就是了解《尚书》情况,孔子修改《尚书》将“舜囚尧,禹伐舜”改为“禅让,与《竹书纪年》和春秋文献说法诸多不同。顾颉刚发现尧舜出现于春秋时期很正常,不等于周王朝时期没有《尚书》,春秋乱世才流传于社会,自然春秋时才发现尧舜。周王朝的真本尚书已无法再见到了。现在见到的《尚书》多是后人编撰的,与真本尚书有较大差距。

    黄帝是西周时追谥大禹的庙号,司马迁《五帝本纪》后跋中说“各方长老每每言黄帝、尧舜,风教固殊矣”,说明司马迁收集史料时,各地老人还是将黄帝与尧舜并列,并说明风俗教化完全不同。在《尚书》中能与尧舜并列的是大禹。战国时期,有些诸夏人以“黄帝”庙号称,就如汉朝人称“太祖”即刘邦,国民党称“国父”即指孙中山。禹是其名,黄帝是其庙号,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承认黄帝,以其名“禹”称,所以司马迁说“儒者独不言黄帝”,儒家的《尚书》中无黄帝说法。从西周至汉武帝时,经过漫长岁月,司马迁误将黄帝与禹判为二人,汉王朝“谛黄帝,祭蚩尤”,禹也就成了黄帝的子孙了。顾颉刚不清楚历史的演绎过程,也才有黄帝晚出的错觉。

    周人崇拜的祖先有二个,一个是西周时追谥的“有熊氏黄帝”,即大禹。目的是团结夏后裔“诸夏”共同伐商。周王朝建立后,周人始认其祖先弃为“神农氏炎帝”,所以有炎黄是兄弟的说法,其实神农炎帝生活于商王朝中期,与黄帝相去甚远。战国时说“黄帝、炎帝”的多是姫姓诸候国。

    历史上将祖先上推的有二个,一个是周人始祖“神农炎帝”,上推了一千多年,另一个是汉王朝祭祀的祖先——蚩尤,庙号“伏羲”,所以伏羲出现于汉代,汉人将伏羲上推到黄帝之前,以示历史悠久,血脉正统。主管天地之神。其实伏羲和黄帝是同时代的不同民族祖先,一个是有夏祖先,一个是有苗祖先。

    顾颉刚不清楚上古历史演变,所以才会有历史虚无主义史观的产生。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