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6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为何反智成为社会主流,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危机?

发布日期:2018-12-10 00:00:00
反智像一道绵延不绝的线,蜿蜒贯穿着我们生活中的政*与文化面,至于滋养着这条线的谬误观念则是:民*就等于“我再无知,也可以跟博学的你平起平坐”。

——以撒·艾西莫夫(IsaacAsimov)

    随着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普及,新闻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浩如星辰的资讯唾手可得,可谓毫无成本。我们可以获取的资讯及知识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但这也是所有人最不愿学习甚至反唇相讥、最不尊重专业的时代。

我们曾经欢欣称庆,以为知识将为我们带来理智昌明的世界。但时至今日,当初的乐观预期没有成真。我们疑惑地发现资讯发达的社会,仍时时为肤浅的冲动驱使,甚至更常为虚假信息所欺骗。当代社会的人们开始鄙视专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反智思潮,都在交“智商税”。“全民狂欢”于抖音、快手、天猫、宫斗戏等等。这让人不禁要为这个时代感到忧心忡忡。但所谓的专业之死,其成分不只是无知当道,背后更重要的元素是“拒绝学习”。

人们比以往确实变得聪明了,却以为只要靠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等等就能和专家并驾齐驱,对各种学识成就反唇相讥,面对专家建言也往往冷眼以对,从医疗、法律、教育等等,人们都对专业采取不信任,甚至鄙视的态度,但是一旦出现危及我们人生财产安全等生死交关的问题的时候,譬如,疫*事件,基*编*。我们又不得不寄希望于政府和权威专家。不过到那时候我们可能就会笑不出来了。

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冀剑制曾说:“无知”是个讨人厌的东西。因为无知,当在乎的人身心不适时,不知该如何协助;因为无知,当社会出现争议时,也不知该站在哪一边或“一边倒”。因为无知,很多事情都不知该怎么办。然而,无知是有救的,因为无知,所以去追求解答,询问专家。但在资讯发达的现代,却量产了“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这些人不仅带给众人纷扰、给自己引来麻烦,还不知问题的源头就是自己。这也就造成我们成为了谣言的帮*,当我们质疑谣言的时候,这些人甚至反唇相讥“转发一下,又没什么损失”。

对于媒体,太多人在打开电视、APP的同时,内心就已经怀抱着定见了,他们并不是要撷取新知,而是想获得确认,而一旦接触到自己不认同的资讯,他们就会跑回习惯的频道取暖,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听来“不和自己口味”的发言,不是愚见就是谎言。观众的这种心态,加上为这种心态服务的媒体,广告公司,大V,电影公司等联手的推波助澜。一旦大众养成这种态度和习惯,专家如何想要教育,也只能束手无策。

只要人还愿意学习,那大部分的无知病因都有药医。

但遇到傲慢、自恋与愤世嫉俗的合体,这种无知就会变得无敌。可怕的是这件“三位一体”的厚甲,如今正在众多人的身上,他们要防的就是专家所说的任何一句话。平民需要专家,专家也需要平民,当双方可以相互沟通理解,我们才可能拥有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会,前提是公*力。而这都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认清自己的局限,有些事,就让专业的人来吧。

浮躁的社会,许多专家,尤其是学术界的专家,都已经放弃了让大众产生参与感的职责。他们已经撤守到专业术语的防线之后,接受了自己不受重视的结果。他们觉得跟圈内人交流比较轻松。至于卡在老百姓跟学术界之间,努力想要允执厥中那群人──也就是我自诩也是其中一员的所谓“公共知*分*”,则落得挫折感与日具增,甚至有人会随波逐流,变得跟普罗大众一样偏激,一样愤世嫉俗。

专业之死,不只是对于现存知识体系的排斥。基本上这是一种对于科学与理性思考的排斥。但没有科学与理性打底,何来现代文明?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老祖宗的智慧可以填补大小知识缺口的蒙昧年代,踏上了高度仰赖领域分工与专业挂帅的快速发展之路,而如今我们却又在后工业时代面临到一个资讯导向的世界,一个所有公民都自认为什么都懂的世界。平民觉得自己也是专家,真正的专家跳出来发表意见时反而被轰得满头包。

大多数人一听到专业已死的质疑,反射性的回应就是怪罪网络。

知识体系成为众矢之的,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网络只不过是为其所用的最新工具。在没有网络或网络尚未普及之前,一样有人滥用电视、广播、平面媒体与其他各式发明来发动攻击。那有人会问说:既然这是个老问题了,我们现在大惊小怪有何意义?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确实,专业之死有可能真的代表着社会在进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不再能独断独行地把持知识。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要人谦虚,让人知道自己不论得到了什么样的成就与高度,都永远会有不懂的事情,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而我们如今身处的社会却完全不是这回事。现代人的学习可以说是浅尝即止,而且不要说半瓶水,搞不好才一滴水就觉得自己满到杯缘。

大家不要自己骗自己,任何人只要一说起自己看重的事情,特别是讲到自身深信不疑的信念与价值,我们都会轻则讨人厌,重责让人生气到完全不想赏脸。社会上不少专家与客户间的合作关系会出现阻碍与问题,经常都是因为基本的人性弱点在作祟。这样思考过之后,我们便能仔细地去观察二十一世纪许多特别的问题。比方说,我们都吃过一种问题的苦头,那就是“确认偏误”,这种偏误指的是人只会接受与自己成见相同,也就是能“确认”自己成见的资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经验、成见、恐惧,甚至于是精神病,而这些包袱都会阻碍我们接纳专家的建议。


文章/汤姆·尼可斯

首发:崇贤馆时代善本(beijingchongxianguan)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