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6
网站首页 >> 凤眼天下 >> 正文

大阪骑自行车的普及跟深圳的对比随想(札记 13)

发布日期:2018-11-22 00:00:00
  

    在大阪我发现自行车仍然是差不多家家都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日本人称之为“自転(转)车”。我的日籍华人朋友家是汽车和自行车并用。他们上远的地方去,自然要用汽车。可是他们两人都各有一辆自行车,供他们到不太远的地方使用。他们一般都把自行车放在他们车库的外面。我朋友的夫人还在上班,她不会开车,出出进进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我和老伴去他家总共有七次,发现在寓所他们的邻居家门口,也有自行车随时停放。走在大街上,或从车窗里往外看去,无时无刻不见到男女老少在自行车上行驶。基于全方位的观察,我可以客观地讲,在大阪,自行车得到了极为有效的利用。

    自行车的停放也是我关注的现象之一。在繁华或者不繁华的大街的人行道上随处可见到三三两两的自行车平行地停放在靠近建筑物的一侧或者主干道和人行道之间的隔离栏边上。在商业街里极少见到自行车停放,商业街外的隔离栏边上往往有特别设置和管理的自行车停放地。那里会有跟隔离栏垂直固定了的一排槽型的窄窄的支架。自行车放到槽型架子里面之后,前轮似乎靠电脑给固定住,这是我依据每个自行车边上都有一个电脑屏幕上判定的。两辆自行车之间相互靠得很近,它们之间只多出一个电脑屏幕,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在两段自行车停靠的架子之间有个两米高的长方体立式的电脑收费架,上边标示的价格是24小时15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9元。这个装置能让骑车者自动缴费找赎。自行车一昼夜的停靠费按照中国的标准就算不低了。可是我的日籍华人朋友觉得不算离谱,可以接受,何况这种需要缴费的情况并不多见。

    大阪市内设有多处被称为“Port”(港)的租赁自行车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跟借出不同的“Port”处归还自行车。这跟深圳的共享单车是同一个类别的服务。但是我找不到像深圳共享单车所遭遇的被堆放在一起,被拆卸而部件被偷走,从中表现出来的公德心缺失的现象。这跟他们在这一服务中,单车投放的规模小得太多有关。

    这种几乎可以说家家都使用自行车的现象在深圳就得至少追溯到20到25年年前。在我家使用自行车的高潮时期有三台自行车,分别由女儿、儿子和我使用。那个时代也是自行车被盗的高发时期。全社会都知道的说法是:谁家不丢自行车是个奇迹!那个时期我家住在六楼,每天得把自行车抬到六楼的房中才不至于丢失。我自己丢的最后一辆车是自行车使用高潮之后的2000年。那年我搬到新居——是由著名的万科公司开发并经营的有5000多住户的一个所谓高尚社区。有人告诉我,不必把自行车放到楼里也是不会丢的。所以我就没把它放进楼里。汽车进出口南二门有管理人员日夜监控,我把车放到离开这个进出口顶多有三、四十米的自行车停车处。可是我这辆车最后还是丢了。有人偷车,这固然是负面的社会现象,但是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自行车在那个时代的大普及。如今,那个自行车时代离开深圳市民至少20年了。现在汽车的普及程度很高。在我居住的小区,开车者回到小区,停车难成了他们头痛的事儿。有一天我晚上11点回家,我得在留得很窄的弯弯曲曲的汽车空隙中艰难地择路而行。对比而言,深圳市居民们仍然骑自行车的人占人口比例恐怕小到了顶多两成。现在再也没听说有谁丢自行车了。这说明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了。“仓廪足而知礼仪”大体可以概括其中的缘由。这要感谢改革开放给大城市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福祉。

    深圳现在使用自行车少得多的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前二十年没有地铁,现在有了地铁。深圳比大阪的气温高得多,深圳人在盛夏时节骑车会有大汗淋漓的体验,所以他们宁可乘地铁也不愿意骑车,这很好理解,也完全正常。这也是深圳骑车人相对少得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客观一点讲,二三十年前他们不顾炙人的炎炎夏日在路上骑车的事实说明:天气炎热不是现在深圳人不骑车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思索另一个问题。大阪是全日本排名第三的大城市,大阪市民的平均富裕程度应该比深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两个城市使用自行车的普及程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我的经验告诉我:区别之一在于重虚名和不重虚名。

    如果不重虚名,人们都会认识到:

    自行车是最清洁的交通工具,无噪声、无污染,,节约能源,符合当今的环保理念。

    它结构简单、造价低,人们使用维修方便。

    当今大城市里使用汽车的人太多,经常造成交通拥堵。人们使用自行车,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这种形势

    骑自行车有利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强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共同特点是不重虚名,所以社会上从领导人到普通市民都以骑自行车为荣。号召骑自行车在一些国家成了政府行为。

    首先是领导人率先垂范,带头骑自行车。前些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骑自行车上班的照片成为世界新闻。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跟妻子布丽吉特经常一起踩单车外出的报道也成了重大新闻。荷兰素有自行车王国的名声,其首相骑自行车觐见国王的消息和照片也在网上广为流传。他们骑自行车感到安全无虞,这方面中国很难效仿。

    英国伦敦为了解决交通问题,鼓励市民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伦敦将发展为规模很大的自行车城市。前些年环球网记者著文称,德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大规模发展租赁自行车计划,号召将自行车变成主要出行工具。据悉,德国政府为该计划将投入1270万欧元。

    对比而言,中国富人整体上重虚名,多年前就有报道。他们的暴发户心态决定着他们的心理:既然富起来了,开车,甚至是开名牌车,是身份的象征。富人跟富人攀比的是:谁的车更是名牌。骑自行车?“丢不起那人”!所以跟大阪人既配备汽车又配备自行车相比,深圳有车阶层大多不配备自行车。我在我住的小区做了小规模的调查,情况确实如此。

    政府官员都有公车,既然有免费的汽车,甚至有可能有免费的司机,谁会骑车上班呢?现在公车使用受到限制是个事实,但是既然有过乘坐汽车的历史,一下子降为骑自行车族,在她们的心目中那是丢人的,因此就自己买车也得继续做有车一族。上班的官员开车上班出行,大概不好意思号召百姓骑自行车。

    其实,每个城市各有其气候特点,因为深圳气温远远高于大阪,在深圳居民们经济条件大有改善的条件下,深圳人比大阪人骑车人数少是正常的,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市政当局鼓励骑行车,至少在非炎热季节,采取措施鼓励自行车上路会减少堵车现象,也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这个观点应该是不会有错误的。

    该强调的问题是:如果上班的路程很远,骑车当然不方便。可是如果路程不远骑车才是首选,可是有很大比例的有车一族,仍然不愿意骑车上下班。这才是问题所在!以骑车为光荣的理念对于深圳人还是很陌生的。

    商家考虑的是生产和销售汽车利润大,生产自行车利润率低。人们富裕了买汽车成了风气,买自行车的人太少,因此商家生产自行车的热情就大大降低。

    整个中国是一个短时间发展起来的国家,整个国民性中的暴发户心态孵化出来的重虚名、重面子是深圳和其他大城市自行车使用大幅度减少的根本性原因!请读者先不要急着吐槽,甚至恶语相向,考虑一下这样的判断是不是有一定道理再决定是不是下决心对笔者出言不逊!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只要是批评自家,只要是夸赞西方国家相对更健康的社会现象,就一定会遭到谩骂。这是不健康的社会现象!——这是一批写作者的共同感触!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在我国大城市例如深圳,骑自行车的人数大幅度减少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了。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