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大公园 >> 正文

年味儿

发布日期:2018-11-14 00:00:00


胡殿文 

年味儿是什么味?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纠结这个问题,或许了无新意。年味儿首先是一种习俗。比如农历腊月廿三,民间称小年。民间有“年到年到,糕糖祭灶”的谚语,指的就是农历腊月廿三祭灶。有谚语说:“小年到,包饺子、吃灶糖,洗澡剪头还得扫扫房。”为了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我国民间有在小年扫尘的习俗,在家里搞一搞大扫除。扫尘除了给春节做准备,还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在小年这一天,东北人有挂灯笼的习俗。传说中,“年”是一种怪兽,平常藏在大海深处不出来,过年时出来觅食,见啥吃啥,对人类构成威胁,怎么办?“年”这种怪兽尽管凶猛,也有弱点。它一怕火光,所以人们要挂灯笼,恐吓它。二怕响声,人们就放爆竹驱赶它。

春节年年过,又有什么味道呢?

年味儿是一种不经意的狂欢。小时候过年,不管大人难不难、愁不愁,一样是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要穿新衣、带新帽,要放鞭炮、贴春联,要走亲串友、吃平常吃不到的好东西,比如白面蒸的馒头、油条什么的。赶上好年景,要杀猪、宰羊,能够吃上解馋的肉食品。农村虽是穷困些,但挡不住穷开心。各种民间文体活动突然活跃起来,比如我的老家就有荡秋千、打老窝(一种类似冰壶的体育项目)、牛抵头(四人一组,前面一人,后面二人,三人架起一个小伙儿,向对方撞击而去,把对方撞倒者为胜)。到了元宵节,除了吃元宵、放鞭炮之外,还有放烟花,孩童们用简易的方法,拿来一个干扫帚或刷锅刷子点燃之,到麦田甩一甩,大概也是吓唬“年”这个怪兽。大年初一那一天,人们在村子里互相走动,互致问候。沉寂的乡村顿时成了集镇,人们忘记了一年的辛劳,互相打着招呼,欢声笑语在爆竹中升腾。过年的时间很长,从旧历小年到除夕,再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再到二月二龙抬头,历时近一个月,是一个漫长而又令人期待的过程。在记忆里,过年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小孩们进入腊月就兴奋起来,从盼望到欢度再到依依不舍地回味,在乡村部落里,在草根一族的生活中,过年总是很热闹、很热烈、很好玩的,有年味儿,也有人情味。

    子在川上说,逝者如斯夫。现在大不同了。每逢春节,都有人感叹:现在天天都是好日子,年味儿越来越淡。其实,年味儿变淡也是与时代的变迁、经济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观念等紧密相连的。不重视春节也是古已有之的事情。记得有一年,邻居大叔过春节不贴对联,不放鞭炮,还说,我看弄这东西也不当吃不当喝的,弄不弄有啥?我们虽不苟同,也没有反驳的理由。有人对年味儿淡了有不同的意见春节里要是没有了万里盼团圆、没了彼此的关心与牵挂、没了真情在人间,再纷繁的礼仪、再复杂的形式也不会让人感到温暖。人情味足了,年味儿自然也就浓了。

年味儿是什么味?鉴古而知今,温故而知新。比如在我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过年是热闹而兴奋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置办年货,尽力营造氛围,锣鼓喧天,爆竹不断。那时,人们只能齐凑在收音机旁边,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可是,那似曾相识的炮仗声中,年味儿却毕竟像是串了味儿,有点说不明白的陌生感,不仅“敬拜天地众神”的庄重终究难再找回,就是在人们彼此拱手祝福的眼神中也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漠和敷衍。过年嘛,需要一个像模像样的仪式。多年物欲化的熏陶,让人们再也提不起精神,恭恭敬敬地拜天神、祭祀祖先。这时候,1983年的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使得围着电视机看晚会成了一个过年仪式,中国人立即接纳并践行,成了新年俗。物质日益丰富,但生活也日益忙碌,难得整晚与父母围坐电视机前喝茶聊天,成了许多中国人记忆中难忘的温暖时光。于是,年复一年,央视的晚会成了主角,占据着年夜的美好时光。晚会办来办去,没有新意,这大概是人们的共识。但是问题还不止于此,当敬畏、感恩、仁爱的古老情感被一阵阵肤浅的笑声所取代,当敬天娱人的社戏歌舞被平淡无味的小品所取代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说,这新的过年仪式丰富了国人的心灵?

民俗专家说,对19世纪的人们来说,过年意味着团聚,辞旧迎新意味着日常时间的停顿和神圣时间的开启。那时候人们无不朝夕盼望过年那一刻的来临。21世纪的人们,过年时仍旧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只是对许多人来说,那似乎已不再是诱人的盼望,反倒有一点畏惧,往往麻将桌前拼杀,必然杀个月明星稀,哈欠连天;倘若酒席宴前推杯换盏,必然逼个你死我活,烂醉如泥;甚至站在院子里放鞭炮,也定然要点个巨型炮仗,视觉、音效和危险性都必须达到令人恐怖才算开心。有人说,当心灵被一天天的日常生活折磨得郁闷的时候,节日的狂欢失去了向上提升的方向,又怎能不被低俗的宣泄所替代?

今年的春节更是大不同,与西洋人的情人节不期而遇。中西混杂,土洋结合,不知道是丰富多彩占上风,抑或是杂乱无章更贴切。乱花渐欲迷人眼。随着年味儿的变淡,人情味也变淡了。到了那一天,人们真不知道是过春节还是过情人节?不知道是家人团聚还是情人幽会?是特别讲究人情还是更加关注情人?是情人之间的人情还是人情中夹杂着情人?不知道是回家孝敬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还是与利益有关者秘密相见完成新的交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过年需要味,生猛海鲜,苦辣酸甜,一定要找个味道来。年味儿到底是什么味?年味儿就是人情味。没了人情味,或者人情味太淡,过年有啥味。旧历的新年来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提醒我们:天空和大地的逻辑是根本的,心灵的逻辑必须效法它、顺应它。周而复始,冬去春来,是天空和大地的逻辑;回归根源,复归本性,则是心灵的逻辑。年味儿失落的背后,不仅仅是文化变迁的问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是生命状态和心灵境界的问题。我们心灵并不会自动提升,除非我们有这样的自觉。而透过反反复复过年习俗的变迁来领悟人生,不正是一个心灵觉醒的好时机吗?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