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9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起

发布日期:2018-09-30 00:00:00
    古今中外,酒是个好东西,能够使人忘忧和解闷。中国文人就常借饮酒来获得某种暂时忘却痛苦的解脱,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嵇康);“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苏轼在《次韵胡完夫》中也说:“相从杯酒形骸外,笑说平生醉梦间。”其实他的酒量十分有限,稍饮即醉,但他常与朋友相聚宴游,在消酣耳热,半醉半醒的松弛状态下,神与物游,写下了不少风格高迈的绝妙诗文,流传后世。

    有一次,他与客人在东坡雪堂夜饮,大醉,归家时但见江水连天、风露浩然,心意自然舒展,颇有非常适意之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醉意朦胧,独自佇立于门外听江声,陶醉于自然界一片永恒的静穆和流逝之中 ,于是,想象自己忘却世俗生活和社会政治的束缚,乘一叶小舟飘流江海,透露出诗人对人生自由、适意的无限向往。

    这种白日梦般的文学创作活动,就像饮酒和做梦一样,可以给人以某种愉悦和宽慰,进而传达某种人生感受和幻觉经验,使不堪忍受和缺乏自由的现实生活,变得轻松自在一些。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浪漫的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并不具备可实践的行为特质。这就是在饮酒以后产生的灵感创作。

    与苏轼同时的二程,在谈到古今学者的不同时,说:“古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曰儒者之学。欲趋道,含儒者之学不可。”所谓“文章之学”,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文学”,故文人又可称为文章家;“训诂之学”,指汉、唐以章句注疏为主的儒家传统经学;“儒者之学”特指宋代以后兴起的新儒学,即理学。宋代的儒者已主要指理家而言。

    可是,真正的文人做不了大政治家,真正的儒者也会在政治斗争中碰壁,而且碰得头破血流。因为他们过分富于理想和玄思,而缺少实际政治斗争的才干,不懂政治操作的技术。他们的政治理想很美好,而现实政治则完全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政治运作不是诗,也不是书斋里的感想,而是权力意志和功利行为,它不能文质彬彬,不能温良恭俭让。玩政治的人,要无情、无廉、无耻;要具有审时度势的谋略和铁石心肠;要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要会耍弄权术,善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朝令夕改,反复如常;政治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就是明目张胆的整人,就是策划于密室的阴谋。这些与文人的生命情调和儒者理想是格格不入的。他们虽具有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理想和历史责任感, 但他们的才学和思想在实际政治中却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为拥有政治权势的人所忌恨和排斥。顶多在暂时被政治所利用一下,随声附合的创作岀某些理论为政治行为解释、服务,或牵强附会地为政治唱唱赞歌,写写颂词而已。

    而出于道德义愤的社会批判,往往流于坐而论道的清议,除了足以证明文人、学者具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良心外,常常无补于时政。既然如此,求人不如求己,寄希望于于别人做圣人,不如先从自己做起,在为富不仁,天下无道的现实社会里,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私欲所牵,如“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贫居陋巷而能自得其乐。“平生不作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这种深受上述儒家思想、观念影响的一般百姓的做人处世态度,还是值得继续保留的。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