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8

一位留学生父亲“放风筝”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8-06-21 00:00:00

儿像风筝飞远方

南方网讯“孩子在远方,是风筝;家长在另一方,是放风筝的人。风筝无论飘得多远,只要好好握住手中的线,松紧适宜,风筝就会飞得更高、更好,又不会失去牵连……这根线不是唠叨,不是紧盯死守,而是对他生活状态的熟知……熟知了,无论他去到多远,都像在身边。”许先生常常说起他的儿子:“他又开新课了”、“他放假要去东部旅游”,以至于身边的人明知道他儿子高三时就去了美国加州上大学,但都不止一次地以为:他儿子回来了吗?就在广州读书吗?

如今,广州不少家庭都把孩子送出国,没了绕膝之乐的家往往成了“空巢”,失去了重心,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也由于地域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而愈显明显。但在许先生身上,我们却很难发现这种痕迹。“儿子虽然远在他乡,但不能就这样把他‘丢’了。相反,我为他做的比以前他在国内时还要多。”许先生深情地说。

活在孩子世界里

“很多留学生的家长都埋怨,孩子出去没多久就与家人产生了隔阂,常会说:‘这边的生活你不知道、不了解……’不要怪孩子,我们做家长的是很容易把孩子送出去后,仍活在原来的世界里,对孩子面临的新环境一无所知,将自己和孩子划成两个世界。”许先生很自豪地说,他仍活在孩子的世界里。

活在孩子的世界就是让孩子没有那种父母远离自己的感觉,许先生为此做了不少“功课”———孩子还没到美国,许先生就收集了几乎所有关于当地和学校的资料,比如人情、风俗、天气、学校体制、课程安排等;孩子过去后,他也会利用一切机会留心其周边环境的变化。“比如说,我常会打个电话给他,告诉他明天当地会降温,要多穿件衣服;或者问他今天××课上得怎么样?甚至还能聊起附近超市和餐厅的好坏……”

孩子可能没想到,许先生对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一次,孩子无意中说起打算在假期到一个小岛去旅游,许先生听到后马上查阅资料,把该岛的基本资料弄得清清楚楚。在下一次和儿子通电话时,他就侃侃而谈:那里的风光如何美丽,那里的消费是怎样的水平,去哪里可以找到物美价廉的旅舍……儿子听呆了,惊讶地说:“爸,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偷偷来了美国!”

除了关注国外的生活,许先生还留了个心,不让孩子与国内的发展脱节。平日,许先生常会向孩子的邮箱里发一些国内或广州发生的重要新闻,看到珠江夜景等漂亮的风景图片或反映近期变化的图片也会马上传给孩子,“让他也有在家的感觉。孩子在国外常常会拿这些图片给朋友看,大家称赞时他就会很自豪,他常说这种感觉很不错。”

做孩子知心朋友

为了拉近与儿子的距离,许先生每隔两三天就会和孩子通一次电话,可怎样聊电话也是一门学问。“有些家长只和孩子聊生活,或者只知道叮嘱这个叮嘱那个,这样是不行的。言之无物,孩子很快就会觉得厌烦。”因此,除了外部环境,许先生还刻意接近年轻人的世界,不让自己与孩子产生心灵的隔阂。“他们很年轻,处在变化最快的美国,他们的思想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好的,也有可能变坏。作为家长,就要引导好的,避免坏的。其中首要的,就是要理解他们的思维,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为了做到这一点,许先生看了不少关于留学生生活的书籍,了解他们在异乡的酸甜苦辣,揣摩他们的心理;他还经常关注关于美国大学生、青少年的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尝试接触他们的思维。

许先生的儿子在美国学的是计算机,所以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了许先生的“重要工作”。“计算机是我的弱项,前几年我连邮件都不会发。”可是,为了孩子,年过中年的许先生开始研究计算机。每天,他都尽量找机会接触电脑,一切能用电脑完成的工作,他宁愿多花几倍的时间也要亲自操作,只为了熟能生巧;他特地买了台湾出的图解电脑书,照着书一项项摸着学……现在,许先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功能,还会进行网络购物、网上电话等,打字的速度也跟得上自己的思维了。不仅如此,许先生还在学习更专业的电脑知识,对孩子的学科有了较好的理解,甚至还可以帮他选择辅导书,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业。

“要走进孩子的心,成为他的知心朋友。不要让孩子感到他在进步,而你落后了。”许先生说。

成为孩子的“靠山”

儿时,父母尤其是父亲是孩子的“靠山”,为他们挡风雨、指路向;孩子大了,出门了,虽然自己面对生活,但年轻的他们仍然需要父辈的扶助。

“我们还是要当孩子的‘靠山’,但不是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而是在关键的时候给他们帮助,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指导。”许先生在电脑里,专门为儿子设了一区,里面有儿子的各种必备材料、留学咨询、生活需知等,琳琅满目。为了避免儿子意外遗失各类证件后的手足无措,许先生扫描了儿子所有的材料、证件,存在电脑里,必要时可以随时调出来,即使要挂失也可以马上查到号码;多份书单,清楚记录着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书籍……

“我为他准备了几乎他会遇到的一切情况的指导资料,随时为他准备着。”不同的是,许先生不会一次性把这些资料发给儿子,而是在他面临不同情况时才交给他。“比如刚到美国时,我就发给他如何在学校选择学科、学校学分制的资料等;找房子的时候,就发租房指引;需要寄东西回家时,就告诉他如何有效运用美国的邮政体系……”

许先生还同时充当了一名好“后勤”。美国的书籍较贵,每次孩子需要什么书,就发张书单回来,许先生在国内帮他寻找,然后寄过去;美国的日用品不便宜,许先生就把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漂亮的衣、鞋、包等图片扫描、发到儿子邮箱里,让儿子选择好目标再传回来,许先生依样买好寄过去,其细致入微和浓浓的父爱令人动容。

此外,许先生还会根据孩子的情况,为他寄上一些有益的书籍。“我现在已经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互动出版网的注册会员,要找什么书轻而易举。”有一次,学校要开美国历史的课程,许先生就特地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寻找了不少参考文献,还买了一整套《美国通史》寄过去,结果孩子考了A。

“这样的事情我们平时只需多留个心,花点时间,但对孩子意义就不同了。”许先生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容地面对陌生的生活,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另一个好处就是让他觉得父母还是他的依靠,对我们也多了份尊重。”

现在,许先生的儿子在美国不论生活还是学习都非常愉快,成绩也非常优秀,几乎每门功课都是A。许先生说,他准备让孩子在美国读完硕士、博士,而自己则每年一两次飞过去探望,同时用自己的办法继续用心地放飞着“风筝”。他相信,在父母的悉心牵引下,这只“风筝”一定能飞得又高又稳!

记者手记:与儿子共成长

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父亲———为儿子全身心投入,与儿子同欢乐、共成长;没有高高在上的为父姿态,只有平等的以诚相待;没有空洞直白的说教,只有自己人格魅力的感染;没有功利心的驱使,只有一起努力的快感……也许儿子将来怎么样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奋斗的过程中,这位父亲也在成长、收获、享受……这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这种快乐是有钱买不到的!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