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5
网站首页 >> 海外生活 >> 正文

海外生活:住在纽约

发布日期:2018-04-13 00:00:00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常言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屋。它反映了“住”在四项元素中的特殊地位。自获得纽约州立石溪大学奖学金来美后,我便处在一种完全不同于国内的生活环境中,“住”的变化尤其明显。

记得1993年刚到美国那天是傍晚时分,因当时东西准备太多,两口大箱子加上大背包份量给我压力不小。我叫了辆出租车,一位印度司机把我送到法拉盛Ash大道143——64号,这里正是朋友Chen的住处。Chen租的地方为私人House,共三层楼,他住二楼。朋友的住处成为了我到纽约落脚的第一站。

两天后,我与Chen分别,乘火车来到位于长岛的石溪大学。一位大学博士生开车把我送到Setauket的Pond Path 503号住处。这栋House分主房和偏房。主房房东居住;偏房为车库改建,由放有电视和桌椅的厨房兼客厅、两间卧室和卫生间组成。我与山东高分子生物研究所一位访问学者住一房,屋内有两张床、床头柜和壁柜,月租金180美元。

在此居住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一年春节。大年三十,全体房客聚在一起,包饺子庆祝,房东也加入进来。初一早上我们轮流电话国内,这构成当时的特色景致。纽约冬天时间较长,那年雪特别大,达半人之深,我们便用塑料带套在腿上,用绳系紧。然后穿过门前树林,抄近路踏雪去学校。为挡冬寒,我们将塑料袋展开订于宿舍窗上,自制多层“玻璃”,这也是当时住处一桩趣事。

1994年底,我搬入大学研究生宿舍。这里由二层楼房群组成,A、B、C等字母为每栋标记,楼内有洗衣房、邮箱和三四个单元,每单元一二楼各有两套住房。我住的C-209位于一楼,有三卧一厅加厨房和两卫浴。我和一位来自清华的研究生住中间房,屋内有壁柜、五斗柜、两个桌子和单人床,每月租金220美元。

研究生宿舍让我有了“集体”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农历新年时,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在宿舍区放电影庆祝,通常在活动中心大房间举办,有瓜果、点心和饮料招待,免费参加。农历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聚在一起在宿舍打牌,玩上一通宵。

大学附近没中国超市,直到一位华人老板开车到宿舍卖菜和食物后,我才开始品尝到久违的东方食品。该老板哈佛毕业,因专业不好找工,改行做生意。当他周五晚上来到宿舍区时,很多亚裔学生排队购物,蔬菜、食物种类不少。

1996年在结束研究工作后,我搬进了纽约市内。新地址位于法拉盛Leavitt街35——13号,这是一栋陈旧House。我租的是间二楼朝西的大房,这里条件不太好,冬冷夏热。房内除一张床,只有挂衣服的简易壁柜和窄条桌,月租金180美元。那时我已申请绿卡,等待移民局审批。在此居住时,我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打工岁月。

我是1997年春季搬到法拉盛45——15 Colden公寓楼的。这次搬家是我在美首次住进国内熟悉的高层建筑,不同在于美国楼房有电梯,上下方便,对老人有利,同时统一供应暖气。我搬入的5楼S套房为两室一厅,主人住一室一厅,我花250美元租下一卧房。这里设施基本与前面一样,有床、床头柜、书桌、五斗柜,只是质量要好许多。房东是一对大陆和台湾结合的夫妇,很友善。不久以后,我在此地获得了移民局寄来的工卡。

当年秋季,我搬入Kissena大道46——40号。那时我已有了一份相对稳定和正式的工作。新房主人是位台湾学生,她在圣约翰大学读法律,父母住在美西,由她负责房物管理。因美国规定地下室不能出租,她便自己住那里。我租的一楼由客厅改建而成,房子挺大,月租金280美元,但房内设施必须全部自筹。搬进新住址不久,我收到移民局绿卡申请批准函。后来也是在此地,我收到了移民局寄的正式绿卡,并通过全国统考获得了医生资格证书。

因我申请的是全家移民,在拿到绿卡后,妻儿也得到批准,并于1999年4月获得签证。得知消息,我开始寻找新的住处。那段时间,朋友开车带我看过很多房子,但都不尽人意。

纽约外来人口众多,小家庭房屋尤其紧俏。有时好区、好价位住房,上午登出广告,下午电话时已被人定下,租一套价廉物美的住处远非想像得那么简单。直到妻儿5月来美,我仍未找到住房。这时只好与房东商量,暂时先在我那间单人房过渡。好在房子较大,加上天气暖和,地毯铺上床单也可睡觉。就这样凑合着渡过了全家在美的团圆之夜。

我们一家团聚后,也未间断找房。后来也开车看过些地方,但也多不满意。直到6月中下旬某天,妻子从一份华文报纸上看到一则新广告。该房位于Woodhaven 86街86——06号,由门厅、客厅、卧房和饭厅组成,约40平米,加独立卫浴。厨房与隔壁共用,月租金650美元,这在纽约算便宜的。加上这里近绿树成荫的森林公园和商业街,紧挨儿子就读的学校。看过后我们马上租了下来。与上家一样,房东不提供设施。于是我们通过“Yard Sale ”,购买了所需家具和物品。

搬入新地址后,许多朋友和亲戚应邀来访。在这里居住时,儿子考上了纽约重点高中;我拿到执照,做了医生。同时还经历了其它一些难忘事件,如2001年9月9·11恐怖袭击、11月在住处附近发生的美州航空公司坠机事件等。

我们在此地住了3年多,后来因为房东卖房,我们又搬到位于Ozone Park的一家私人House住了两个月。直到2002年底购买了自己的房屋后,才正式结束居住上的“颠沛流离”,那时我已在美渡过了大约十年的时光……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