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6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香港订报摊锐减

发布日期:2018-03-13 00:00:00
    文/易锐民

    办事处下星期起装修,笔者将要在家中工作一段时间,于是到将军澳住家附近的报摊订报,以便继续每天的新闻研究。但走了一圈,竟没一家提供订报及送报服务。

    “住宅区不同商业区,订报的人非常少,我们年纪大了,又请不起人送报,最低工资时薪也要30多元(港元)。”已搬进商场经营的老夫妇,原来曾在街市(菜市场)外经营露天报摊,数年前才被食环署“劝喻”迁入室内。

    虽然商场租金更便宜,但因人流少,生意大减,加上近年买报的人愈来愈少,生意难做,这对老夫妇已决定今年10月租约期满后就结业。香港的报摊由全盛时期的2800档,锐减至目前的仅400余档。

    深入交谈下去,才知原来老夫妇跟笔者是同一座大厦的邻居。他们说:“20多年前搬入将军澳,当年报摊月租已3万多港元(5000多新元),但收入高,足够我们供完居屋,再另外买一个私楼单位。”

    直至搬入商场前,老夫妇的报摊月租已增至7万多港元,但因生意尚可,他们乐意经营下去。然而,他们最终敌不过报业寒冬,电子媒体蚕食报业市场,加上太多免费报,经营收费报的报摊近几年都入不敷出。

    老伯伯说,他今年70岁了,仍然每天清晨4时许开小货车到中环取报纸,每天工时长达十六七个小时,但回报太低,既然有一些储蓄,倒不如退休了。

    早年香港的信息渠道有限,报纸热销,学生哥们还期待每周四五的杂志出版日,《壹周刊》是畅销杂志之一。好卖的还有漫画,如香港本土的黄玉郎《龙虎门》、马荣成《风云》和日本《男儿当入樽》等,现在销路最好的却是瓶装水、电话卡等。

    老伯感叹:“以前每天卖近千份(报纸),现在只卖出数十份。”

    壹传媒已宣布,明天将出版最后一期实体纸本杂志。人称“肥佬黎”的壹传媒集团非执行主席黎智英表示,《壹周刊》改为全面数码化,主要原因是适应潮流:“杂志每周出版一次,与现在的‘即食文化’有很大差距,无法维持经营。”

    黎智英认为,报纸若做得好,尚可维持一段长时间,但纸本杂志的出版规律与读者需求脱轨。壹传媒去年7月决定将《壹周刊》售予商人黄浩,但上月初交易告吹,该刊在农历新年后裁走一半员工。

    同行如敌国,加上黎智英经营传媒的手法实在太锋芒毕露,尤其是对北京及港府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近年商业广告锐减。所以,《壹周刊》由辉煌走向没落,部分传媒人认为是咎由自取。

    估计黎智英是判断《壹周刊》在读者心中已死,不如置之死地而后生,希望藉数码化浴火重生。

    今天,所有媒体都知道要数码化,可是,大多数仍在摸索经营方法。经营新媒体要考虑钱从何来,以及如何产生流量。在传统媒体仍未找到如何利用新媒体觅得“钱途”之际,报业仍处于寒冬。

    虽然如今无论走进地铁车厢或是酒楼,都再看不到有人翻阅实体报纸,但作为传统传媒人,笔者还是喜欢从阅报中找到灵感。因此,下来还须动脑筋解决“订报难”的问题。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