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5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流行语逐渐变成一种流行病,记住是病

发布日期:2017-11-16 00:00:00
    每年年底,大众媒体总要开始盘点年度流行词、流行语。今年的流行词语还特别多,多到都没法说那一个是最广泛流行的。



    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满屏都是这些流行词语,每一个人都在炫耀自己所知道的流行语,诸如“我可能喝了假酒”、“为你打Call”、“扎心了,老铁”、“皮皮虾,我们走”、“尬聊”……撇开这些语句,几乎没几句有内容的话。当然,这只是闲聊,就好像菜场大妈们或胡同口大爷们的聊天气和抱怨晚辈一样,本也不在乎其内容,无非是打发时间而已,虽然大家嘴里都说自己很忙。

    流行语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它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时代。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借助流行语来与同时代同阶层的人交流。但离开了流行语好像就不会说话了,这种现象倒是这些年所独有。

    当今的流行语与以往时代的流行语现象有所不同。以往时代的流行语一般是民间口口相传。在民间口语中滋生,又通过口头渠道流传,其影响面受地域、时间、阶层及年龄段的限制比较大。在持续一个时代之后,或进入主流话语的正式表达当中,或悄悄地消亡了。

    比如“下海”、“淘糨糊”、“砍大山”、“跟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别理我,烦着呢”,等等。几乎无法考查它的来历,也很难确认它是怎样消失的。

    互联网时代的流行语更新频繁,传播面也更广,产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今天的流行语与网络上的表达方式有关,首先是故意篡改和误用,使一个词的原初含义反而模糊不清了,比如“小姐”、“同志”等词。

    其次,拼音输入法带来大量同音词,谐音替代的方式。这些词看上去像是错别字,但在流行语体系中,别字错词反而成为正词。比如“偶们”、“酱紫”等。赝品驱逐了正品。

    从来源上看,视频弹幕、网络游戏、流行文艺、商业广告和娱乐节目等,都是流行语的滋生地。而这些地方正是当今大众文化产生的重要场所。因此,流行语不再只是在民间悄然流传,而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生产。在当今的传播条件下,流行语显得格外活跃、格外有影响力。大量的流行语的产生,表明公众越来越占据语言的主权,大众文化生产越来越强劲有力,也是大众文化的活力的明证。而且,起初有一种抵抗日常生活沉闷、无聊,以戏谑来激发语言活力的功能。这是其积极的一面。

    但是,今天的流行语的泛滥现象,则日益显示出其消极面来。今天的流行语在总体上有一种“装嫩”风格。无论是误用还是谐音替代,这都是企图返回到童年时代语言习得期的状态。我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语言上的“返童现象”。实际上则是公众语言能力的衰退和精神的贫瘠的征候。因为这种退化和贫瘠,人们企图回到学童状态中去寻找活力。有时是通过大众媒体刻意制造并强力推行某些语词的流行,甚至不乏有试图从中牟利者。

    今天的问题是,流行语过度膨胀而且对于公众生活似乎越来越具支配性。它似乎是在不断更新语言,但实际上却缺乏有效性和持久性。思想及其表达成为一种一次性的消费品,流行语一旦产生出来,其语义的效能迅速被耗尽,其借助于日常生活而赢得的语言活力迅速消退,流行语还未来得及为语言添加进新的意义因素,很快就被新的流行语所取代而成为一堆语言垃圾,被随手抛弃。

    学童时期的语言有一种原始活力,但持续的和刻意制造出来的“反童现象”,其对语言僵化的抵抗功能日渐退化,留下来的是一片语言废墟。一些成年人也频繁使用这种流行语,来显示自己跟得上潮流,很时尚,生怕被时尚潮流所抛弃。但他们往往使用得过度,有时还不合时宜,反而散发出一股中老年的陈腐气息。

    当然,日常交流中无需太多太深的想法,也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表达的严密性和精确性。

    闲聊无非是为了打发时间,消耗精力和交流一下情绪,就好像动物之间彼此蹭蹭身体捋捋毛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现在的问题是,过度的流行语的使用,以及流行语的强大渗透力和传染性,正在成为现代汉语的主导性的表达方式,大量的公共媒体,甚至是文学写作者、学者,都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在快速变化的流行语面前,语言不再是交流的工具,反而成为牵着人们往前跑的绳子。

    人们为了追赶流行语而疲于奔命,生怕自己被流行文化所抛弃。泛滥的流行语,是思想懒汉的语言拖鞋。在公共交流场合,毫无节制地使用流行语,就好像趿拉着鞋,吧嗒吧嗒地到处乱走,令人生厌。

    来源:bmjugg博客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1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