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0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发布日期:2017-10-19 00:00:00
    如欲了解一个时代的综合特征,最好的切入途径就是从婚姻开始,一个时代的普遍的婚姻状况,是当时时代的经济、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婚姻是样本是载体。

    六十年代末,知青开始下乡,有个徐州城里下来的知青,就嫁给我家族的哥哥,当时知青的政治口号是:扎根农村一辈子。婚姻和政治关联上了。

    后来知青回城,两个人的婚姻自然破裂了。

    七十年代文革中政治统帅一切,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口号鼓动下,很多女青年争相嫁解放军,家乡的侄女和另一个女孩子争嫁同一个军人,没有争过,结果服毒自杀,命都送上了。

    七十年代末我的兵团同事,有个天津女知青,这个人身份特殊,按当时的说法,家庭有政治问题。

    该女之父系前苏联专家,斯大林时代来中国帮助搞建设,该女的母亲当时是中方的资料员,两人同居生下该女,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回,其母和该女留在中国。母亲在文革中曾受多次审查,差点定为特务,后被管制,该女初中毕业后,随上山下乡运动,和同学一起来西北兵团锻炼改造。

    我所在的兵团是个营级编制,就是一个农场,一百人左右,知青有20多人,其余的是部队转业干部,再就是定西孤儿院的孤儿。

    这个天津女知青叫刘霞,就嫁给了定西孤儿院的一位孤儿。

    一个大城市的中学生,一个孤儿院的文盲,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

    生了三个孩子,男人性格粗暴,常常酒后打她。

    当时很多知青都不结婚,要结也是找知青,期望日后回去。刘霞因为出身受歧视,运动来了会受冲击,为表示“屯垦戍边”的决心,找个开拖拉机的结了婚,开拖拉机的在孤儿中还算是出类拔萃的人。

    八十年代初知青开始回城,按照政策结了婚的可以同时回去,回去不到一年就离了婚,男的客居他乡在孤独苦闷中患了癌症。

    婚姻因政治因素而联姻,也因政治因素的变化而分开。

    那个时代这种因政治因素联姻的不是个别,是一批。比如散文《落花生》作者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就嫁给一位目不识丁的陕西农民。

    老家有一个地主的女儿,在本村是出名的美女,嫁给本村的造反派头子,意在寻求保护,减少家庭成员被冲击的机会。

    八十年代后,大学生吃香,那时很多老干部都是部队出身,没有文化,为适应改革开放,邓公对干部队伍大调整,重用有文凭的大学生,很多老干部过渡到二线,或者退下来,那时的大学生成为很多未婚女性追逐的目标。

    今天又不同了,很多的人选择婚姻,把物质条件作为首选条件。

    其实这些都没有错,在任何时代,人首先考虑生存,当衣食和安全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婚姻只能成为附加的一种手段或者工具。没有面包谈何爱情?现在很丈母娘选女婿,有几个不看房子车子的。

    很多婚姻的悲剧都是时代造成的,封建社会没有婚姻自由,陆游和唐婉的婚姻悲剧荡气回肠,流传千古,陆游晚年游沈园时还念念不忘“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真正的爱情需在没有外界任何附加条件的影响之下,才可以存在。

    如唐西川节度使韦皋和女诗人薛涛之间,诗词唱和,相亲相爱,刻骨铭心,千古流传。至今坐落在在成都的望江楼可以做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但是他们都没有衣食之忧,具备爱情产生和被滋养的土壤。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