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4
网站首页 >> 凤凰随笔 >> 正文

为何只有香港才能产生武侠与江湖

发布日期:2017-10-05 00:00:00
    王晶竟然认真拍了《追龙》,为何只有香港才能产生武侠与江湖

    文/马庆云

    我在这里可以跟读者亲人们打一个赌,王晶十一档期上映的这部《追龙》,会在明年的香港电影节金像奖上有所斩获,比较可能的几个奖项,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王晶上台领奖的可能性非常大,大伙不妨期待一下。

    为什么说这部《追龙》拿金像奖的可能性大呢?因为它确实是王晶认真拍摄的影片,有老港片的味道。烂片王晶突然灵魂附体了。他通过《追龙》告诉影迷,自己可烂可优,上的去也下的来。尤其这上的去,挺可怕的。有些拍霸王的导演,一辈子只能和尚道士的往山下走,上不去。王晶真不一样。而这部《追龙》之所以提前预定了金像奖,正是因为那种上的去的香港“古风”。

    香港古风,或者老港片味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好多电影评论都提这个“港味儿”,但没有具体且深度解释的。从《追龙》来看,港片味道,应该是两个层面的。浅层次的,是故事更愿意在警匪关系中以匪的视角来讲,这是与大陆当年的正统视角决然对立的。而深层次的,是老港片喜欢塑造一种缺少秩序下的武侠江湖味道。

    这种老港味儿,首先就得没有正统秩序才行。一个马仔刚要卖面粉,维护社会正义的叔叔就出现了,直接扭送小黑屋进行批评教育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造了,这就没有港味儿。没有秩序,然后通过武侠、江湖和义气重新塑造秩序,从而取得一种广义上的侠客精神,便是港片的真正精髓。

    不客气地说,香港电影这么多年来,只有这一项,是最具世界特点的。这是港片区别于其它地区电影的唯一不同之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只有香港才能产生武侠与江湖呢?

    这就不仅是个电影问题了,而是促使电影产生的时代与文化背景问题。香港在鸦片战争之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这个地方的文化生态中,开始有一种现代化秩序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在七十年代之前,是求而不得的。这其实是殖民地文化对现代社会秩序追寻过程中的一种相对真空状态。

    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香港的华人文化圈里边,不仅畅行英伦文化,更有一种对大陆儒家侠义的缅怀感。因为离开大陆,成为儒家文化孤岛,更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容易滋生一种对儒家忠义的戏剧化衍生。

    所以,我们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武侠的最核心价值,其实就是儒家的这种仁义礼智信。而这种儒家社会秩序又不能树立起来,所以在文化生态中便有一种期待武侠救世的情怀。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美好社会秩序的畅想。越不得,越畅想。

    而香港的黑社会古惑仔题材系列电影,其实便是七十年代武侠热潮的一种电影化延伸。武打依旧是重树社会秩序的暴力方式,而忠义则是要重树的社会秩序的内容。儒家传统猛地面对社会化现代进程,必然是这种文化状态。中国内地八十年代改开之处,古惑仔题材风行,便是很好的例证。新的秩序没有建立起来,旧的秩序已经被打破,只能期待内心那种忠义秩序的重树。

    看明白这些,就看明白了港片味道了。有味道的香港电影,都有一种社会秩序重树的心态。像这部《追龙》,其实就是英港督对香港建设无能,只能依靠警黑勾结,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在这种稳定态势中,大家要建立一种忠义的类似武侠的社会秩序。所以,甄子丹饰演的角色,首先讲的就是对兄弟的义气,而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即使可以迅速逃出香港,依旧带队回来营救自己的兄弟甄子丹。

    他们其实不仅演绎了忠义的故事,而且自身便是忠义的一个符号。白色秩序和黑色秩序,只能达成一统,才能稳定好香港的地界江湖。这不仅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而且有香港人对自身命运沉浮的关注,港人有社会情结在里边。因为这种情结,我才敢断言,《追龙》会在金像奖上有所斩获。

    大伙记住,有现代秩序的地方,没有武侠与江湖。王晶把《追龙》的故事放在了74年之前的香港,真是太会做电影了。这是一段时代大梦,让王晶寥寥几笔,跃然了。有两种甚至几种文化生态进行碰撞的时代和地域,容易产生较为伟大的作品。王晶抓住了伟大的尾巴。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