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17
网站首页 >> 海外生活 >> 正文

在海外:母语的尴尬

发布日期:2017-09-22 00:00:00

不久前,中国逻辑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等8家单位举办了一个为报纸挑错的活动。结果显示,4种中央级报纸和24种省级报纸在应用汉语言文字上,均出现了“用词不当”、“不合语法”、“错别字”等许多纰漏。

权威报刊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些庸俗出版物,也不用说网络上出现的怪字、错字、别字,拼音、英语的混杂书写了。忽视母语的规范,一些从业人员玩“快”、玩“酷”、玩“玄”、玩“忽悠”,还以为在“创新”哩。

细想起来,这多少与现行的文化教育有关。某一年,曾有18位学生报考我的中国文学专业的博士,录取比例为18比1,结果所有考生都因英语没有上线而“全军覆灭”。其中一位学生,专业达到90分的高分,古代文学也得了近80分,仅仅是英语差了一点就被挡在门外。我也咨询过一些文科学生的学业,都说一进校门,70%的时间花在啃外语上,至于国学,至于现当代文学,或答曰:“知道一点”;或干脆曰:“读四书五经,读《红楼梦》、读《西游记》,能帮助我就业、出国吗?”

也许有人会问,目前世界范围内不是也出现了汉语热吗?的确,全球学汉语的老外已超过了3000万。然而,这些人大多数只把学汉语当作了解中国、经贸交往的一种工具而已。贴在巴黎街头的一则醒目的海报这样写着:“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内的机会和财富。”你瞧,人家是以“务实”为标识的。反观吾国吾土,从社会到个人都被淹没在英语的洪流中了。拿学位,评职称,选人才,英语似乎成了首选的硬条件。一方面是母语的被忽视和玷污,另一方面则是英语的“一统天下”。英语霸权时代的汉语命运遭遇了尴尬。

我的郁闷便油然而生:汉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灵魂,这母性的声音,如今到哪里去了?

从长远看,发展中的中国社会的确需要大量学贯中西、英汉语兼擅的人才。我举双手赞成学好外语,但我更举双臂呼吁重视母语。语言文字根本上说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及其掌握世界的方式。唯有注重母语的人文传统,强化汉语的核心价值,同时,化解“媚外”和“仇外”的不健康心态,我们才会少一些尴尬,多一些自信与自如。

来源: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