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今天是2024-04-25
网站首页 >> 侨史研究 >> 正文

第六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5-07-28 00:00:00

2015720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论坛以“国际华商与丝路交流:源流与比较”为主题,沟通历史与现实,连接国内与海外。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以及中国学界、商界、政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施祖麟分别致辞。此次论坛围绕以下四个主题进行讨论。


(一)一带一路与沿线华商:机遇与挑战

该主题的报告主要包括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的《一带一路的机会与挑战》,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龙登高的《丝路沿线的穆斯林华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的《海外华人与21世纪丝绸之路:理论、方法和政策的多视角分析》。

陈志武教授认为,丝路沿线60多个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缺少资金、产能、基础设施;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均有优势,可以形成互补,这是机遇。同时存在风险和挑战。18世纪末19世纪建立殖民体系的原因之一在于国际规则的缺乏,因此国际贸易秩序需要武力维持,当今丝路沿线的市场经济也不成熟,中国走出去战略中面临债务风险、政治风险和文化挑战。

龙登高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穆斯林国家,这些国家通常在政局或者市场经济环境上不稳定、不完善,投资风险比较高。“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回族与伊期兰教国家能更好地交流、沟通,同时应该更多地发挥穆斯林地区华商降低“一带一路”风险的作用。

刘宏教授从历史背景、理论方法、政治政策的视角切入,讨论海外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构及其前景之间的关系,并从网络的制度化以及东南亚地方性关怀的角度分析了海外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公共政策的复杂性,进而说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构取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良性互动。

(二)海外华商在相关产业中的经营特征

该主题报告主要包括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纳分校亚裔研究教授刘海铭的《从“华馆”看中餐业在美国》,意大利华侨华人贸易总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理事戴小璋先生的《欧洲华人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展望》,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张一力教授的《海外华商产业集群网络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普拉托快时尚产业的分析》,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刁莉的《中亚的区域特征与对中亚的投资,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祎博士的《中国对俄民间贸易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华商经营方式为研究视角》。

刘海铭教授从唯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华人中餐馆P.F.Chang’s的成功发展中分析了文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谁拥有和控制文化,谁就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戴小璋先生从中国经济国际化和欧洲华商经济的演变进程,分析了在欧债危机越加严重的情况下,欧洲华人经济逆势增长的原因,并对欧洲华商经济存在的问题、机遇和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刁莉教授从中亚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分析了中亚五国的经济状况和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特点:一是以国有大型企业为投资主体,以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为主;二是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给中亚国家提供优惠贷款;三是除国有大型企业外,新疆在我国对中亚国家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祎以华商经营方式转变为研究视角,对中国对俄民间贸易经营模式转变历程进行了梳理。认为华商对俄贸易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更应加强对俄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中国国企在俄罗斯建立商贸中心,希望规范华商经营,也是对华商在俄安全、稳定经营的支持,但其成效仍有待观察。

(三)移民网络与人力资源

该主题的报告主要包括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讲席教授方涛的《智力环流:国际移民与全球人才管理》,加拿大怀雅逊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加拿大—中国商务与发展中心主任林小华的《创业移民网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人力资本外部化还是创业冲动?》,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教授王作跃的《科学家华商:美国华人科学家与中美高科技贸易历史研究》,日立集团战略研究部部长蔡林海博士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华商侨智“互通互联”》。

方涛教授认为中国的人才管理格局正在迅速改变,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加入了国际人才争夺战,有计划地吸引高技能和训练有素的人才,同时接受华人海外智库为未来引进人才做好准备。

林小华教授聚焦于移民的创业冲动,从移民适应的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引力模型,根据移民数据和出口数据发现,移民网络有助于扩大贸易影响,同时低学历移民者相较于高学历移民者的移民网络对贸易的影响力更大。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加精确地确定移民网络对贸易的影响力,并对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输出一直加以严格限制。在推动美国合理开放对中国高科技输出方面,美国华人科学家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在这方面公开呼吁之外,还有一些美国华人科技专家直接创建高科技贸易公司,以合法、公开的方式推动中美高科技贸易,从而成为独特的科学家华商群体。王作跃教授从跨国科技史的角度来考察这段历史以及科学家华商群体。

蔡林海博士认为“一带一路”的“软件”主要指多边协议和制度框架的建设、人文交流以及“互联网宽带+华商侨智网络”。以华商网络为基础的互联互通对囯内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以侨智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华商将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中崭露头角。以新华商投资打造的“护老族社区”为亚太华人共同应对社会老龄化提供了互动平台,就是很好的案例。

(四)渊源流变

该主题报告主要包括伦敦经济学院LES教授马德斌的《丝绸大交易:世界是如何连接和发展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黎志刚的《商业和慈善:香山商人和近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吴敏超的《抗战变局与华侨投资——以中国酒精厂为中心的探讨》,国资委研究院周丽莎的《东南亚华商与侨乡经济发展》。

马德斌博士从缫丝技术的国际变迁入手,考察了中国丝绸长期领先世界,但18世纪意大利缫丝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缫丝技术迅速超过中国、遥遥领先的原因。同时从丝绸之路作为商品和观念交换的途径这一概念出发,探讨了全球贸易和技术扩散的历史,并认为丝绸贸易的历史为研究世界如何互联互通不断发展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案例。

黎志刚教授的考察发现,香山商人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自19世纪以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更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香山买办和四大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均具有广泛的影响。

吴敏超以“爪哇糖王”黄仲涵的中国酒精厂为例,讲述了抗战变局给华侨企业家带来的现实挑战,认为在华侨与祖国产生的联系中,以华侨为主体,并从中得出启示,华侨投资在近代中国的命运,绕不开时代变迁的大势,有高潮亦有低谷,但华商与国人共同追寻的理想,始终不变。

周丽莎博士从东南亚华商参与侨乡建设的方式及特点出发,分析了东南亚华商与侨乡近代工业的兴起,东南亚华商与侨乡交通金融服务业的变迁,论述了东南亚华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东南亚华商发挥的作用。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鹰、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张秀明、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副校长赵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Wing Chow、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乔印伟主持了各小组的讨论。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认为,第六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所研究和探讨的内容涉及面广、立意很深、亮点频现,是一次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会议。丝路交流源远流长,海外华商活跃其中。当今“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海外华商及其国际交流网络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华人社团与华商的经贸与文化活动,带动丝路沿线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华商跨国投资与贸易,使新丝路成为贯通东西方的飘舞的彩绸,灵动而具有活力。

来源:默认

延伸阅读

 
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 版权所有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包括: 文字、图片、音视或视频,不代表美国凤凰华人资讯网观点。
联系方式:usaphoenixnews@gmail.com     页面执行时间:22.4毫秒